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利民之事 丝发必兴

——磐安以解决问题的成效取信于民

  本报记者 周咏南 廖小清

  通讯员 吴警兵 陈雪

  初夏的山城磐安,正进行一场心灵洗礼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也如夏日的气温节节攀升。

  白天,他们身着迷彩服,奔波在生产建设的一线;晚上,他们抓住群众回家时间走亲连心,穿梭在村庄农家;周末,他们放弃休息,活跃在田间地头……这种由内心触动转化为工作动力的精神状态,让群众感叹:“党员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磐安县对照群众提出的意见寻找整改方向,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问题为导向查不足

  最近,安文镇小岭村村委会主任傅新龙工作积极性大增:10年前,小岭被县有关部门列为萎缩性管理村后,既不能新建民房,又停建基础设施,想让其下山移民。而这些年,村民都觉得这里山清水秀,距县城也仅2.5公里,不用迁居。

  前阵子,磐安县委负责人到小岭走访,原以为县城周边村庄发展优势多、村民富,而这里的村民去年人均收入才5933元,只有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二。分析原因后认为,问题出在萎缩性管理,导致发展滞后。

  “县城向周边发展是趋势,这反映出我们在政策制定中明显有官僚主义现象。”该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当初制定政策时,有关部门没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实情,而是坐在办公室拍脑袋,以至不够科学合理。”带着这个问题,县领导通过深入调研和论证,磐安县的萎缩性管理村已从原来的70个调整为33个。同时,对已摘帽的所谓“萎缩”村也加大了扶持力度。

  现在,小岭村不仅取消了萎缩性管理,县里还为其重新制定发展规划,并解决了村民最迫切的喝水难问题,使村干部和村民都看到了希望。

  只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倒查自己的不足,才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磐安各级党员干部带着问题走村入户,努力找准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自身作风问题。县委班子成员不仅走遍所有乡镇和联系乡镇的所有村,还到乡镇蹲点住夜,并开展干一干代办员,搭一搭公交车,查一查河道等“五个一”换位、暗访式民情体验,在角色转换中听意见找问题;机关干部顺应百姓生活和作业习惯,在集中走亲连心期间,每周住村时间不少于3天两夜;乡镇干部每周4天都住在乡镇,并至少一晚住在联系村……在活动中,仅县委班子就征求到意见建议1458条次,其中反映 “四风”方面问题1240条次。

  走村不漏户,更要走进群众心坎里,把他们的所需所盼一一记下来,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县19个乡镇的党员干部还在走访群众中建立民情档案,目前已征集到群众难题1140个,解决困难319个。

  立说立改项项有清单

  群众看教育实践活动,最怕的是形式主义,最盼的是说到做到,真正解决问题。

  日前,记者来到双峰乡西告村,这个原本才129户的小山村,如今挖掘机轰鸣,工程车奔跑。在村务公开栏,危旧房改造等村两委8项整改清单、措施、进度一目了然。

  西告村党支部书记羊茂利曾因早出晚归忙于自家来料加工,村民成天找不到他,而被称为“两头乌”书记。当天,记者在村委会办公室也没找到他。但循着机器声,发现他正顶着烈日蹲在村民家的房顶上盖瓦片。原来,根据整改清单,西告村的33户危房户将统一新建房屋。这天,挖掘机在施工时,碰坏了村民吕兰仙家的墙角,羊茂利和两名驻村乡干部正赶紧维修,忙得汗流浃背。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市、县主要领导都来了好几次,帮村里出主意、解难题,我们再不好好工作,真是对不起村民的期望。”羊茂利告诉记者,他不仅卖掉来料加工的运货车,还把“两头乌”书记变成“全天候”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把自家养猪场交给老婆打理,村监委主任则辞掉每天收入150元的工作,大家都全身心投入村务工作中。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立行立改,方取信于民。这种立说立行、务实为民的作风,已由县领导率先垂范,转化为机关、乡镇和村干部的自觉行动,各个单位都列出群众最不满意、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整改清单,挂牌一项、整改一项、解决一项、销掉一项。针对基层负担重,县里修改完善年度考核制度,分别取消乡镇和部门考核项目40项和20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车私用、公款吃请等问题,从规范制度入手,进一步完善管理和监督制度……

  目前,县委班子列出的危旧房改造等10项立说立改清单中,已基本解决5项。各乡镇、机关部门共列出立说立改清单2299项,完成整改852项,还制定长效机制221个。

  齐头并进条条惠民生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怎么样,最终都要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上。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群众看。磐安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不断把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汇聚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有“磐安的西藏”之称的高二乡,最高海拔1220米。记者在该乡高二村见到乡长羊菊春时,身着迷彩服的她正和村干部商量建老年服务中心的事。“穿迷彩服方便,挽起衣袖就可以干活,而且耐脏不怕晒。” 34岁的羊菊春心直口快。前不久,她连续在乡村加班加点两个多月,当她回到县城的家里时,丈夫看她皮肤黝黑,差点认不出来。丈夫疼爱地嗔道:“工作怎能不要命呀?”

  党员干部的皮肤黑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却多了。全乡133户危旧房户,有124户得到转移和安置,最让乡亲们津津乐道的是,县、乡借山上的万亩杜鹃花搞大型旅游宣传活动,游客纷至沓来。仅今年“五一”小长假就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

  “那段时间,乡干部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清理村庄和河里的垃圾,有干部受伤了也没停下来。”乡干部们的务实精神,深深感动了村民老吴。

  磐安县各个机关部门的干部也立足本职促发展、惠民生:针对残疾人办证不方便,县残联在医院体检中心提供一站式办证服务;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效率不高问题,许多单位推出午间值班制;针对企业违规排污,县有关部门开展“铁腕斩污”行动,今年已立案查处33家企业……

  党员干部的良好工作作风,有力推进了磐安县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重点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全县19个乡镇投资3000多万元,开工47个治水项目;投资2600多万元对16条农村公路实施大中修和安保工程,破解山区群众“出行难”;投资6000万元新建蔬菜市场,解决群众“买菜贵”。全县42个村(居)通过“无违建村居”初步验收。

  清风拂面沁人心,求真务实促发展。今年1月至5月,磐安完成财政总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17.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增长14.66%;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了1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工业用电量、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等5个指标增速,在金华7个县市中居首位。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利民之事 丝发必兴 2014-06-20 浙江日报2014-06-2000009 2 2014年06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