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期里的守时线——
杭州治堵 铆劲提速
记者 戴睿云 张帆
记者 戴睿云 张帆
本报讯 6月4日7时47分,候车不到两分钟,在杭州西湖区政府工作的曹女士就在平海路起点站坐上了16路“守时公交线”。
曹女士乘坐的16路车从平海路站驶出,匀速经过最易堵车的省妇保周边浣纱路,平稳地途经闹市区里的庆春路、环城西路、北山路、保俶路、曙光路,在8时19分来到了浙大附中站。下一站即是终点,高峰不超过35分钟车程的承诺得以兑现。
“守时公交还挺守时。我家在滨江,上班是私家车加公交出行,以前习惯早出门,刚好能扣着9时前。限行升级加上守时公交推出后,现在成了最早到单位的那群人了。”曹女士满意地和我们挥手作别。
杭州治堵之效,像曹女士这样尝到一点甜头的市民,为数不少。“如果市民感受到一点成效,我们欣慰。放眼全球,治理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着眼点,都放在了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上。浙江全省部署治堵,在全国独一无二,给杭州带来好的氛围。但治堵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杭州任重道远,还在努力。”杭州市治堵办常务副主任陈茜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杭州市建委的总工程师,是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领域里的专家。
高峰期里的守时线——
公交优先的民生承诺
去年杭州推出10条守时公交,今年5月10日,再推10条。
守时公交承诺始发站首末班发车做到首班不延迟,末班不提前;始发站发车间隔时间不大于计划的20%,单程行驶时间不大于计划的15%。
早高峰时段,站在平海路起点站,记者掐着手表数班次,平均6分钟就来一趟16路,比16路承诺的高峰时段平均8分钟一班车还要快一些。
“推出承诺不到一个月,目前为止没有接到乘客一起投诉。每天都能做到守时。”16路所在的杭州公交一公司二车队服务队队长周艳说。为了保证发车频次和车程时间控制,车队完善了16路的调度组织机制,碰到高峰期发生延误的情况,能立即调度高峰加班车或临时抽调邻近的27路车辆进行应急,在起点站还有导乘人员及时协调突发问题。
“比公交快起来更难的,是让公交准起来。但是守时再难,我们也要推,以提高市民的候车信心,提升公交的吸引力,缓解城市拥堵。”杭州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翁军说。
杭州公交集团根据20条守时公交线路的情况,让线路运力和班次的投入与客流情况相匹配;建立了遇到突发事件的多线联动体系,保障守时公交能准时;完善调度手段,通过大站停靠、区间调度等方法实现车和班次发放紧跟人走。
公交的吸引力,在快速准时,更在方便。
随着城市不断扩大,杭州东南西北的城市副中心不断完善形成。在城西居民的呼吁下,为疏解城市西部的文新、翠苑等居住区的大客流,今年5月10日起,公交集团又新辟出城西首条环线——蒋村公交中心站至蒋村公交中心站的53、54路内外环线。
在新线上跑了近一个月的54路司机敖俊,越开越有成就感。他说,环线让去古荡、学院路口的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和去上宁桥附近学校的学生有了几条拥堵大线外的选择,填补了城西大型居住区去往余杭塘路方向和城西商业中心——城西银泰城的线路空白,还把城西重要换乘站点都勾连起来了。住在古荡的吴维棠老人发现这条线路很惊喜:一条城西环线串起了住在余杭塘路学院路口的女儿家、萍水街附近的银泰城、甚至石灰桥、打索桥的老朋友家。搭乘这条线的乘客,也从开通之初的一天一两百人次,发展到目前的一天2000多人次。
翁军透露,除了继续在有条件的线路上续推守时公交,公交集团还要在生活功能逐渐完善的丁桥、城西、之江、滨江等组团板块完善区域循环公交体系,大力发展区域内“点对点”、“门到门”的中短线路,比如酝酿中的居民区到地铁站的免费接驳支线,把区域内的毛细血管打通,让公共交通更给力。
此外,治堵重点区域的40公里双向公交专用道建设方案、两批共30条公交提速方案等均已完成初步方案,近期就能实施。据杭州市治堵办透露,杭州已研究制定《杭州市地铁及公交换乘优惠实施办法》,地面公交间、地面公交与地铁间“换乘”,票价将实现减免,年内计划推出,坐公共交通出行将更加实惠。
在全省,今年要努力实现杭、宁、温三地公交分担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他设区市提高2个百分点。
5万个与5000个——
车位增减的绿色博弈
治堵,提供公交吸引力固然重要,让交通更有序,让更多人选择绿色、低碳出行,同样不可或缺。
从小区挖潜车位、大规模兴建停车系统,到清退治堵重点区域的路面停车位,杭州为“绿色方程式”提供了创新解答。
在杭州众多的老居民小区里,车多位少是普遍矛盾,由此引发的车辆刮擦、挤占消防通道现象屡见不鲜。一个兴起于大关街道北部4个社区的“大封闭实验”, 使得停车及交通混乱局面得到极大的改善:通过单行、适当拓宽改造街巷双边停车等措施,规范停车泊位420个,新增停车位120个,车位总数与小区内车辆数基本持平。
“车子好停了,报警量一下子就下去了。”杭州交警大关中队蒋队长说,以前这个区块每个月事故报警在18起左右,投诉也有10多起,而现在报警一般3起左右,投诉电话基本没有了。
现在这一创新经验已向全市推广,已确定主城区首批10个老居民区交通综合治理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方案审查工作,本月可以全面开工,年内将增加3000余停车位。
根据杭州市的建设目标,今年主城区要新增专用停车位5万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7000个),目前已完成专用停车泊位1.9万个,完成年度目标近四成。
“一边要让居民有地、有序停车,一边要加强引导,以需求管理为导向,引导小汽车理性出行,打造低碳交通。”省治堵办省交通厅运输处长胡嘉临表示。
今年,杭州要清退影响交通的路面停车位5000个,目前已清退2000余个,其中九成集中在治堵重点区域,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政策也在加快制订。鼓励同社区有车族拼车绿色出行的试点也在实验中。
目前,拱墅区大关街道已成功配对拼车36对,针对街道居民推出的大关拼车APP已经研发完成,将在近期推出;下城东新园社区已有20对居民拼车出行。
交通智能管理水平也在提升。杭州今年将初步建成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杭州还在全国率先建成并发布了交通拥堵指数,今年还将拓展范围并研发公交运行指数方案。
快速路明年成网——
“上天入地”的疏堵之策
要让城市交通快起来,打通路网也是关键一环。
“杭州‘堵’的成因,除了核心区功能过于集中、西湖紧邻核心区中心、旅游交通叠加以及地铁未成网外,快速路的关键节点尚未打通,是交通快不起来的重要原因。好在九成的快速路在建或已建成,明年主城区有望初步成网。”杭州市治堵办技术研究与推进组负责人匡力勤说。
在匡力勤眼中,正在加快建设中的环城北路地下通道和秋石高架三期,就像杭州快速路的任督二脉,一旦建成,就能大大缓解中河高架“华山一条路”的交通压力,加上去年建成的德胜快速路,核心区的快速路就能相互转换,形成“上天入地”的小环线。“秋石三期(机场路~钱江三桥)高架主线今年底建成,实现南北贯通,分流中河上塘高架压力;环北地下快速路(凯旋路~建国路)明年建成,缓解主城区核心区东西向交通拥堵,文一西路地下快速路和秋石四期今年也将开工。2015年底,杭州市主城区快速路网将基本形成,道路通行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匡力勤说。
今年,杭州还将完成拱康路等23条城市主次干道的新建改造,打通东吴路等9条断头路;同时完成东新路/人人集团、文一路/保俶北路等10处过街设施建设,让车和人的通行都更顺畅。地铁线网今年要开工或续建70公里,目前已完成年度目标67%。
“希望通过全市各个部门的协作,3年内,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杭州的道路网络、停车设施基本完善,交通组织更加合理,交通拥堵进一步减缓,力争到2019年地铁建设完成190公里,并通过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陈茜这样描述治堵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