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我省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

就业季里创业“突围”

  编者按:走进6月,高校再次迎来就业季。今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创下历年新高。新形势下,“以创业促就业”成了我省高校学子突围“就业难”的一剂良方。本报从今天起推出一组报道,关注我省大学生的创业,记录他们青春编织的梦想。

我省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

就业季里创业“突围”

  记者 王婷 通讯员 黄晓燕 游玉增

  本报讯 今年,在就业率与去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我省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我省高校学子的创业率已达到4.42%,而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约为1%,而且,在对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2013年毕业生调查得出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浙江大学本科生创业率位居第一。

  背靠发达的民营经济背景,我省学子具有得天独厚的创业条件。

  据了解,浙江大学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多元的人才成长需求,逐步形成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创业教育为核心、以市场价值为驱动、学研产用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30多门,提供创业扶持资金660多万元,扶持创业项目50多个。浙江大学与新东方、真格天使投资基金、北京优视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浙江大学大学生创业发展中心”,发挥各自优势,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意识、能力和精神,培育和发现优质的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

  浙江大学外援的力量也不可小觑,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以及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都是浙大学子的创业导师,新东方还出资100万元在浙大设立了创业奖学金,奖励具备创业精神、从事创业实践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大学生。

  不仅是一所浙江大学,省属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学子也都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激发下,创业激情澎湃。

  3个月前,宁波大学专门开出了“未来企业家训练营”,在经历了层层笔试与面试后选拔出了第一批具有创业基因的精英学子进驻训练营,开始为期近一年的全方位培训。他们能够进入宁大两园一街的创业基地进行创业实践,甚至可以得到资金及场地的支持,以及创业奖励基金、小额担保贷款、优先推荐至地方创业园孵化的资格以及校友企业家一对一的指导。

  浙江外国语学院为大学生成立了就业创业导师团,通过社会精英与在校学生的配对交流,将社会需求传达给在校学生,帮助大学生学习导师的成功经验,领略导师的丰富阅历,进入人脉圈,实现学习课堂从教室内向社会中的转移。导师团的专家大都是成功企业家,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予以指导,亦师亦友——“承师之志,结友之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辟了创业园,目前在册的大学生企业有129家,每年有6万至8万元直接作为创业孵化基金。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建起供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践基地、孵化基地,成立笃行创业学院,拨款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并与浙江银亿集团共同出资成立银亿创业基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还尝试在创业教育中引入学分制管理,学生参加创业教育和教学活动均纳入学分制管理,以活动量和活动成果为考核依据折算成学分,如注册公司开展业务的,可获4学分,创业项目获得政府专项创业资金资助的,可获5学分。据了解,现在东方学院校园内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都在尝试各种各样的创业活动,据初步统计,参加创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上万人次,注册公司60余家。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就业季里创业“突围” 2014-06-17 浙江日报2014-06-1700009;3511175 2 2014年06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