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洲古镇,
素面朝天的惊艳
丽水 吴永飞
濛洲。写下这个地名,脑海里便涌起这样的幻想:一个剔透玲珑,空灵隽永的浙南山区小镇;烟一般轻柔的松源溪水,雾一样朦胧的巾子峰;采菇姑娘纤巧灵动的素手,红菌蕈般殷红的相思……
濛洲,庆元县城旧时之称,在史料记载中是源于庆元五大堡乡濛淤村尾杨楼溪和五大堡溪流交汇点,至松源镇阁门岭陶洲汇止,两岸水草萋萋,鱼虾跳跃,故而得名。
没有处州的喧嚣,龙泉的热闹,仙都的浓郁,青田的繁华,濛洲古镇只是一个在浙江省最南端的寂寞小镇:柔弱、淡雅、原汁原味,以小家的素面青丝,将日子打发得像松源溪水一样平静地悄然流逝。濛洲古镇最适合一个人静静地行走、小坐、眺望和品味。
照例是溪,照例是桥,照例是江南小镇的人家和天空,松源溪水像镜子的碎片,闪烁在空气里。灰白的后田街民居墙,青蓝色的松源溪水,后田古街民居天井里大红的杜鹃花,楼阁下嫩绿的吊兰叶,交织起说不出的宁静和缓慢。檐影错落有致的小巷里,有鸟声啼啭出尘,一枝斜出的紫荆树,压满了一身的粉红待绽的花蕊,风姿绰约地向你浅笑。这条历经了900余年沧桑之后静静地躺在濛洲古镇东门外的商业老街,曾经是濛洲古镇中最繁华热闹的市井,在历经百年昌盛之后,而今却是深沉、凄凉、寂静,让身在他乡的故人踱步在它的青石板上时倍感亲切,尤其是雨后初晴之时,更加让你流连忘返。
濛洲古镇多小巷。随意一数就可道出诸如竹坑巷、野塘巷、西湖巷、水门巷、吴宅巷、上仓巷、济桥巷和后碓巷等等。纵深、淡泊的小巷,让濛洲古镇的人养成文雅、安详的性格。小巷仿佛一位老人,有的依然如故地迈着一成不变的步伐,走向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百年,有的却因时代变迁而被无奈地抹去或替代了,渐渐地淡忘了它们曾是濛洲古镇的一道风景呢。深夜,除了主要街道有几处夜宵小聚小酌外,古镇就出奇地静谧。
濛洲古镇多桥。每隔一段路,就横着一座木拱廊桥。桥都不长,造型也没什么别样的讲究,都是千篇一律的木拱构造。但它横跨在松源溪的翠绿间,却是恰到好处,偶有游船和水鸭从“咏归桥”下游过时,那濛洲水面像一管巨笔在绿绸缎上划过,留下一道道优美柔和的波澜。
据光绪版《庆元县志》记载,现在的咏归桥建于元大德年间,后嘉靖二十七年,知县朱芾重建,万历三年知县杨芝瑞再建,当时叫“杨公桥”。站在咏归桥“补天阁”外的“小蓬莱”亭中,清澈水面照见的是时间与人生的缓慢。静静地,桥上的人似乎能听到松源溪水携带水鸭缓缓入梦的细微声音。湛蓝水影里,咏归桥的桥屋坊间,多少人间往事都已积淀此中。
而今最惬意的,莫过于约二三知己,随松源溪溯流而上,身背一袋粮,手拄一根棍,腰别一卷书,追随吴千太的“览胜临步北隅,双虹桥畔数金鱼。蛰龙千百忽惊起,伫看甘霖遍地摅。”从上探源去。这般闲情逸致定能给你洗却许多尘埃俗媚的,定能使你笑看洞宫山脉花开花落,随百山之巅云卷云舒,定能让你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濛洲的人们就这样年复一年地阖家住着沿水而建的老房子,过着波澜不惊的悠闲生活。傍晚的濛洲古镇安静地泊在暮色里,松源溪面散发着幽幽气息,像是一股来自遥远的暖流;晚霞中古镇的老房子,像一朵不肯凋落的花朵。你与松源溪,一旦遇上,便不离不弃。你因松源溪淡泊的性情,觅得了心灵的栖息;松源溪因你多情的注视,分外妖娆和妩媚迷人。
濛洲是江南山区古镇的烟草,眺望中的一缕旧梦,又仿佛是心底一位默默爱着的情人,明知不能真正拥有,但只要能远远地欣赏着、凝望着、爱恋着,便足矣。爱恋上濛洲古镇的人,都是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和完美主义者。相见亦无事,久违常思君,告别濛洲古镇,悄悄地,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