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峰回路转应有时

——慈溪民企转型升级路径调查

  本报记者 徐峻 李建新 刘乐平

  苏靖 周松华

  市委报道组 卢萌卿 赵科

  转型升级,是摆在几乎所有中国企业面前的一道“共同命题”,竞争愈激烈,就愈考验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隐藏在这一命题背后的,是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外需市场低迷、国内要素成本快速上升……

  没有现成的固定路径,这是一道随时变化的多选题,身处其中的企业,不免发出“路在何方”的感喟。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慈溪,走近慈溪的民营企业家。发现慈溪的传统产业正涌现出一批新的行业领军者,有实力的企业,凭借原有优势,试水“相关多元”;更有以慈溪“创二代”为代表的企业家,大胆“跨界”,投身新兴产业、文化产业……

  在转型升级这个宏大命题前,慈溪民企以自己的实践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登峰可造极

  当下,传统产业经常与颠覆、重构之类的词组联系在一起。不过,慈溪一些企业家是这么看的:把传统产业做到极致和完美,产品不愁没销路,企业不愁没发展,这也是一种转型升级。

  今年4月,方太公司再度刷新了13年前由自己创造的“欧式外观中国芯”,全球首创的“立方环吸”云魔方油烟机正式问世。企业掌门人茅忠群是个“技术控”,“不管产品如何演变,从风魔方到云魔方,方太主攻的就是吸油烟效果。”

  涉足吸油烟机制造19年,茅忠群极其推崇“极致产品精神”。每年研发投入高达年收入的5%,6年前方太在研发上的年投资额就突破1亿元。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室、多达200余人的研发团队……凭此,方太连续10年销量遥遥领先,也因此确立了“高端厨电领导者”的行业地位,甚至让全球制造业巨擘西门子也甘拜下风。

  在2013年的高端厨电市场,方太以零售量占比44.81%、零售额占比45.02%的傲人业绩,直接超越排名第2至第4位企业的市场占比总和。

  成功的企业何其相似,“领导者”也是专业制造插座的公牛集团给自己的定位。最近5年,“公牛”一直保持着30%至50%的年产值增速,去年产值达34亿元,是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排名第2至第10位的企业产值之和都赶不上它一家。

  这是怎么做到的?创始人阮立平说:创立19年,“公牛”只琢磨了一件事:怎样把插座做到最好。

  创立之初,阮立平坚持“要做不会坏的插座”,及至2000年“最安全的插座”,再到2007年“行业的领导者”,获利全部投入公司再发展,从没抽走资金去做无关领域的业务。这种如同牛一样的执拗精神,又何尝不是企业家智慧的体现?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有了金刚钻,不怕没瓷器活。制造业只要做到最专业、产品最好,就不怕没有生意。

  “我们不缺订单,只要愿意做,订单源源不断。”浙江月立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国洪就有这样的“金刚钻”。他告诉记者,“月立”每年推出200至300种美容美发产品,去年卖出1200万台美容美发系列产品,销售额达36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

  走访多家企业之后,我们发现,但凡能把一个插线板之类的小物件做到极致和完美的企业,都已经成长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相比千变万化的科技产业,传统制造业的创新更为艰难。特别是在产品供大于求的当下,唯有对技术和产品运筹帷幄,才能帮助制造企业将产品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公牛集团拥有超过100位专业品质管控人员,每一款产品出厂前都要经过上百道检测工序严格把关,并拥有经过美国UL国际专业认证组织评定的专业实验室,品质管控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月立集团建立起以产品标准化模型为基础的创新产品模型。“从产业链分工来讲,从产品策划、产品设计、材料选用、产品生产到认证、测试,我们都已能自己做。我们有一支200人左右的核心研发团队专门干这个事。”方国洪说。

  把简单产品做到完美极致,如此“转型升级”,建立在产品的持续创新基础之上。慈溪有一大批这样处于行业领导者地位的企业,比如全球最大的电熨斗生产基地卓力、中国最大的打火机制造商新海……

  这样一批在不同领域追求完美的企业,是慈溪经济发展的底色。慈溪经济一季报显示,今年首季,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02.51亿元,同比增长6.7%。主导产业中,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总和为2.46亿元,同比增长7.0%。

  半步有乾坤

  以老产品的竞争优势为起点,进军关联产品,使企业原有竞争优势得到二次开发,实现转型升级。如果说,心无旁骛的专注路线可以让企业“一骑绝尘”,那么专注的同时另辟蹊径的相关多元化,则在谨慎扩张中能迅速占据高位。

  慈溪企业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产业多元化,不是一味“贪大求洋”,“看什么赚钱做什么”,而应该紧紧抓住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通相关的产业领域,向外迈“半步”。

  近20年时间,新海股份成长为中国打火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去年销售突破6亿元。模具工程师出身的董事长黄新华告诉我们,做好打火机,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装配都要精密无比。一只小小打火机,依赖的可是精密塑料制造技术,这也正是新海股份的竞争力所在。

  新海股份2007年上市后,打火机业务增长趋于稳定,希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手上握着大笔现金,到处找投资领域。那时太阳能光伏很火,大家都往里投钱,我们也差点进去,最后还是选择了医疗器械。”黄新华说,除了行业本身潜力大之外,医疗器械所依赖的精密塑料制造技术,使企业多年的技术积累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宁波江宸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立洲,也一直在探索让产品“延伸”。

  创立不过6年的“江宸”,一开始专注于研发和制造轴承自动化装配检测设备,与国内外5所高校合作搞科研,技术优势明显。两年前,朱立洲看到汽车工业零件自动化率相当低,市场空间很大,果断投资上千万元,成立汽车工业部,抽调技术力量组建了专门的工程中心。

  在“江宸”的车间里,3台由本田汽车公司订购的凸轮轴压装机,正在进行最后检测。这是制造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关键设备,之前只有德国一家公司能够生产。短短两年,汽车工业部就成为“江宸”的主力军,预计今年汽车自动化装备销售可达5000万元,约占企业全部销售额的40%。

  他们的“半步”走得很小心,但是走得都很稳健。

  3年来,“新海”先后参股、收购3家医疗机械公司。参股51%的深圳尤迈医疗销售收入已接近1亿元,主要产品为病房监护设备。3家公司贡献净利润已经占总利润近一半,公司正加速从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医疗器械产业蜕变。

  迈出半步,也必须在做精做强后才能赢得市场,这是一次新考验。

  不久前,叶建荣卖掉沁园集团55%的股份,怀揣数十亿元投身工业水深度处理。不少同行至今还在议论着这一惊人之举。自1997年投身家用净水器行业,叶建荣从研发世界第一台饮水机专用净水器开始,慢慢做到了行业龙头的位置。

  在研发新一代净水器的过程中,叶建荣投巨资研究膜技术——这是行业的核心技术。后来,这一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凭借国内领先的膜技术,叶建荣决定进入工业水深度处理领域。没有资金,他甚至等不及企业IPO,决定卖掉沁园集团部分股权筹资,这才有了世界500强联合利华的并购。

  “目前整合全产业链的水务集团并不多。”叶建荣认为,作为后来者,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产业链、专业的技术是其三大优势。他的目标是,新公司至2018年顺利实现IPO,成为国内领先的膜和水处理运营商。

  跨界潮涌动

  同是转型,近几年,“跨界”一词在企业界颇为流行,一些新业态、新行业、新领域的成功案例,以及巨大的利润空间,激活了慈溪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和敏感触觉。这是他们在多年摸爬滚打中形成的一种本能,是甘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性格。凭借资本的力量和审时度势的科学态度,他们谨慎试水,甚至大胆弄潮,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出生于1984年的罗培栋,父亲是新亚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老罗的公司主要生产电子接插件、接线端子等,是一个再传统不过的制造企业。小罗留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主要研究特种光学薄膜的工艺成型技术。

  回国后,小罗在父亲的资金支持下,创立了宁波东旭成化学有限公司,着手研发光学薄膜。要使光学薄膜材料达到产业化要求,需要进行多次试验,每次试验就是“烧钱”的过程——每“烧”一次就要10万元到50万元。经过80多次试验后,产品终于达标。

  小罗和他的团队研发了全国第一条光学膜生产线,建立起国内首个液晶光学薄膜批量生产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今年1月底,“南洋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拟以支付现金和定向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以4.8亿元的估值购买“东旭成”80%股权,收购价较企业的净资产增值溢价600%多。

  支撑跨界投入的是企业对技术先行的追求。涌动的“跨界”潮中,慈溪多年来以传统行业为主的工业格局正在改变。今年一季度,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37.5亿元,占规上比重达40.7%,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另一种形式的“跨界”,更多基于对“商机”的把握。

  今年9月份,童立军参与投资的新片《蛋挞》就要开拍了,这部投资7000万元的贺岁片,准备邀请古天乐等明星担当主角。最大卖点还不是这个,该影片设置了A和B两种大结局,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电影里的明星用品还将有专属拍卖渠道。

  这已经是新颖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童立军投资的第三部电影,他现在经常被人调侃为“影视大鳄”。想当初,他对拍电影一窍不通。投身这个行业之前,童立军当了好一阵“学徒”,跟着导演跑了一整年,接触到各地的导演、演员,钻研这个行业的发展模式,“跑了之后才发现,文化产业大有可为!这也正是我们在寻找的新商业模式。”

  对“拍电影”这门生意越来越熟悉之后,童立军成立了浙江新影年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在慈溪,参与投资影视业的企业达到数十家,投资影视业正成为慈溪文化业新的潮流。

  与童立军的“主动尝试”不同,史汉祥的“跨界”,则完全是被逼出来的。这位国内环保科技领域的专家、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掌门人”,曾经是一家铜熔炼企业的老板。

  慈溪整治铜熔炼行业时,他的企业面临搬迁。“既然国家对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这么重视,何不在这里做一番事业?”就是带着这样的念头,史汉祥彻底关停铜熔炼企业,在慈溪创办了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工业尾气处理及循环利用。

  利用一项创新技术,“太极”制造出全球首台全塑DS多相反应器,它能以铜冶炼炉渣浆料为吸收剂,使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并进行降温、除尘、增湿,处理烟气量每小时达24万立方米。仅去年就实现销售超过1亿元。

  今年起,针对越来越严重的雾霾问题,史汉祥又启动了大气治理技术的攻关,预计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研发经费。

  经过一次又一次搏击,慈溪企业家们清楚,跨界进入新领域,绝不能跟风投资赚“快钱”,每进入一个新领域,都必须理性决策并集中火力将自己修炼成又一个“领导者”。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峰回路转应有时 2014-06-16 浙江日报2014-06-1600018 2 2014年06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