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苍南:番茄“配”水稻

  本报苍南6月13日电 (见习记者 郭兴华) 近日,温州苍南县灵溪镇水洋村的一座番茄大棚里,几台“小洋马”正穿梭棚间,将水稻秧苗一排排插入田块。就在几天前,这里还是番茄收获后的撂荒地。

  “番茄的播种期是10月左右。以往从6月收获后到10月这段时间,地就一直荒着,也不适合再种菜。”种植大户祝直勇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说,种过番茄的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下降,有毒有害物质和残存病虫源增多,病虫害防治成本加大,番茄大棚每隔三四年就必须搬到新地块。“搬家”一次,就要多掏一次“搬家费”。

  苍南县农业站推广的“大棚越冬番茄—水稻轮作模式”解决了祝直勇的苦恼:利用6月到9月番茄大棚的“歇息期”,种一季水稻,不仅充分利用土地,还减轻了番茄青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并有效改良了土壤。

  “收了番茄种水稻,收了水稻种番茄,再也不用搬来搬去,还多了水稻的收入。”祝直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用轮作模式,280多亩地一年可增收40万元。

  近年来,苍南县以番茄大棚种植为代表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稻菜争地矛盾也日益突出。出于亩产收入的考虑,农户往往“种菜不种粮”。同时,据苍南县农业站站长吴春赞介绍,由于菜田长期连续旱作、超负荷生产,不少土壤已出现酸化、板结。

  “轮作模式有望解决稻菜争地的矛盾,既稳粮又增收。”吴春赞说。苍南计划年底前推广示范地1.5万亩,建设核心示范区1000亩,预计每亩增收粮食450公斤、节本增收800元,实现增加粮食6750吨、新增效益1200万元。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苍南:番茄“配”水稻 2014-06-14 3508655 2 2014年06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