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残障人士坚持攒钱助人

为了山区孩子的一架钢琴

  本报杭州6月12日讯

  记者 包敦远

  我和张建陆在去年的一次公益活动中认识,他身穿一件印有“汶川大地震纪念”的白色T恤,背上破了6个洞,右眼还有残疾。我关切地上前询问:“大伯,您需要什么帮助?”“我是来捐助的。”张建陆边说,边将2000元捐给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一名残障人士,还如此热心公益,这让我记住了他。此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

  张建陆出生于1960年,出生时就右眼残疾。在小学三年级那一年,由于家庭变故,张建陆不得不辍学。但是父亲一直没有懈怠对他的教育,告诉张建陆做人要乐善好施。

  父亲在79岁那年去世。此后,张建陆被安排到江山市民政局开办的一家福利企业工作,14年后,企业破产了。不久,相关部门了解到张建陆的实际情况后,帮他办理了低保手续,他因此很是感激。

  2005年,绍兴一家福利企业到衢州招聘残疾人,张建陆实现了二次就业。从那时起,他每月能领到1500元工资,扣除房租、水电等日常开销外,剩下的900元他全部攒下来,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汶川大地震时,他向单位请好假,带上所有7000元积蓄,买了张无座票,站了36小时来到成都。渴了、饿了,他没舍得到面馆去吃碗面,用包子和矿泉水填饱肚子后,他就匆忙去做志愿者了。做了整整5天的志愿工作后,他留了回家的路费,把身上的钱都捐给了灾民。

  在绍兴工作的9年里,他把爱心献给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陌生人。在山区小学营养餐的爱心活动中、在资助患白血病大学生的活动中、在雅安地震的捐助中……他每次都伸出援手。

  一个残疾人、一个领低保的困难户、一个每月只有1500元薪水的人。多少次,我都不忍心收下他的善款, 可是每一次,我都拦不住他。

  这次,他把2000元钱交给我,让我把钱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并且想请我帮个忙。他说:“我年纪大了,但还有一个心愿没完成。我想找个工资高点的工作,不为自己享受,而是想攒钱给云和县黄源小学捐助一架钢琴。”有谁可以帮这位爱心残障人士圆梦?请联系本报佳友民情快车的新浪官方微博、微信,或拨打热线电话96068。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为了山区孩子的一架钢琴 2014-06-13 3506159 2 2014年06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