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纽扣之都”永嘉桥头镇壮士断腕治污水

徜徉菇溪 白鹭翩跹

  本报永嘉6月12日电

  记者 江晨

  徜徉于永嘉桥头镇菇溪河畔,河面宽阔、波光粼粼,随意掬起一捧河水,清澈凉爽。水浅处,可见成群鱼儿嬉戏其中。河对岸,白鹭翩跹。

  作为桥头人的母亲河,菇溪曾滋养出闻名世界的“纽扣之都”。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两岸建起了上百家的纽扣、拉链、炼油、电镀等私营小作坊,大量的工业废水、岩粉和洗涤剂直接排入河中。

  “河水浑浊如牛奶,河道里垃圾成山。”忆往昔,菇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副主任周成标痛心疾首。

  很难想象,眼前澄澈的河流曾是臭气熏天、鱼虾死绝的垃圾河、黑臭河。

  “我们一度赢得了市场,却输掉了环境。”桥头镇党委副书记李新聪说,从2008年起,当地企业家自发捐资3000多万元,作为菇溪河整治的启动资金,政府顺势而为全面启动了菇溪河整治。

  “去年,我们拆除了下近村和溪心村1.4万平方米违建养殖场。”李新聪说,治水先治岸。为还一波碧水,桥头人掐断了来自岸上的污染源:直接建在岸边或溪滩上的小作坊、小企业被强制关停;拆除的各类农业和工业违法建筑超15万平方米。

  我们跟着李新聪来到桥头镇西北部的金村,这里家家户户门前配有垃圾桶,为了避免垃圾集中倾倒在菇溪,桥头人建立起“户扫—村集—镇运”的垃圾清运模式。当地以奖代补,每人每年平均补贴40元组织各村进行垃圾清运。目前,桥头镇每天清运垃圾70吨,直接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

  一汪清水还激发出民间护水的正能量。沿菇溪溯流而上,我们偶遇61岁的老桥头人金国存。他手持DV机,正沿河巡逻。在桥头,像老金这样自发护河的志愿者逾百名。他们组成“监督团”,劝导游人勿往河中乱丢垃圾,监督岸边企业是否直排污水。

  “我们还将采用生态治污的办法,在沿岸种植广玉兰、臭椿、夹竹桃等树种,吸附河水中的重金属。”李新聪指着办公室墙上的那幅效果图展望,菇溪两岸配套建有公园及市政道路,将成为桥头人的休闲长廊。而在另一张规划图上,桥头镇还将改造提升服装辅料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占地350亩的白垟小微企业创业园,通过腾笼换鸟,引导菇溪两岸的小微企业集中入园发展。工业区、主城区以及河岸边主要道路将建设6.3公里管网完成截污纳管。

  永嘉环保部门最新检测数据显示,菇溪河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已从原来的劣五类变为二类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徜徉菇溪 白鹭翩跹 2014-06-13 3506887 2 2014年06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