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铭巧解合成革环保难题
问鼎行业“特斯拉”
本报记者 陈志农
杭州余杭百丈镇是北苕溪水系的源头,被狮山、象山、旗山、鼓山四面围绕,有“狮象把门、旗鼓相应”之说。《水浒传》中的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阵亡之地,就在百丈的独松关。
同是杜松关,温州人陈云铭却是完成了他的革命性创新。由他发明的一项简称为CPU的合成革制造新技术日前通过专家鉴定。专家称这一新成果的意义,堪称合成革行业的“特斯拉”。
接了一个烫手山芋
从杭城到百丈,一路山清水秀,一个个村庄掩映在葱茏绿色中,让人目不暇接。百丈工业园内一处幽静的所在,就是浙江康成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厂区。
知道我们要来,陈云铭早已等在办公室。这位被工人们称为“陈院士”的中年男子,在厂里享有许多特权,他是唯一一个可以不穿工作服上班的人,是唯一一个可以在办公室抽烟的人,“因为他从事的是创造性劳动”。
办公楼很简陋,总经理翁一名笑称钱都给陈云铭搞试验花光了,所以没有钱造新楼。其实,为了支持陈云铭搞试验,翁一名不但把本厂的利润都投入搞技改,有时甚至还要调度另外厂的资金搞投入。
为什么这么舍得花钱?因为“康成”要试验一种新技术——摘掉合成革行业头上“高污染”、“高能耗”的帽子。
传统合成革行业一直难以摆脱烟囱林立、异味扑鼻、生产线操作工人头戴口罩的污染形象,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的有机废气、废水和危险固废,也一直是环保部门监管的重点。
2008年陈云铭兄弟接手这家企业,股东之间首先达成一个共识: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利益,而且还树立了康成人“引领绿色产业革命,享受科技品质生活”的企业使命。
用一种有机溶剂
浙江康城新材料科技公司办公楼的墙上,企业精神写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不知道是企业精神启发了陈云铭,还是企业从陈云铭的事迹中提炼出了企业精神,陈云铭的发明过程,就是企业精神的写照。
5年来,陈云铭一直在探索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清洁生产方式,即不是在生产过程产生了污染后,再想尽办法控制、处理,而是从源头开始,最大程度地避免生产过程中污染的产生。“我们坚信一定有办法!不是不可能,只是没有找到方法!”陈云铭说。
2009年,“康成”在新材料开发及关键工艺的设计上取得了突破,小试成功,从根本上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生产供能大幅降低,而且产品物性非常棒,新一代无溶剂环保合成革——“CPU合成革”就此诞生。
带来一次革命性变革
2013年8月,首台符合产业化要求的设计日产能为10000m的自动化CPU合成革生产线——“CPU一号”研制成功。“CPU一号”采用的是一步成型法,可完全替代原有高污染、高能耗的用于生产合成革底胚(贝斯)的湿法工艺。
目前,这项新成果已经过科学鉴定。由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单位一批教授组成的专家组认为,与传统的合成革生产工艺相比,新工艺具有污染少、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省皮革行业协会也积极进行推广。
据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PU合成革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而浙江的产量又占全国产量的40%。2011年,中国二甲基甲酰胺产量约72万吨,约56%被合成革行业消耗。新成果的推广,将为合成革行业带来革命性突破。
接下来,“康成”还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第二期将继续研制采用CPU不发泡树脂取代现有生产合成革面层的干法工艺,也就是“CPU二号”,其自动化制造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