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省科协、浙报集团主办“科学 ”活动

科学解读城市垃圾

  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韩露笑

  本报讯 6月7日,由省科协、浙报集团主办,浙江日报、省科技馆、果壳网等承办的“科学+百日谭”邀请到省能源研究会专家池涌、高翔和黄东风为我们科学解读城市里的“环境病”。

  一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3.5亿城市人口,年清运量达到1.7亿吨,每年的增长率达到5.5%。与此同时,每年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置量为1.4亿吨,比20年前提高了10倍。

  “生活垃圾,半数来自厨房。”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池涌分析,以杭州的生活垃圾为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厨余、塑料和纸类,导致我国的生活垃圾含水率高,有机质较高,热值偏低。

  收集起来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呢?池涌绘出了一张全国生活垃圾处理图,主要有三种方式: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处理。数据显示,我国70%的生活垃圾采用的是填埋,将近25%用来焚烧发电,杭州也是如此。

  据了解,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基本原则是,近期以处理为主,中长期以减量和资源化为主。在处理方式上,采取多元化,其中焚烧发电发展得最为迅猛。

  “处理厨余垃圾,我认为堆肥也是个好办法。”池涌认为,堆肥就是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对生活垃圾进行的分解发酵过程,它的无害化处理程度高,且方便机械化操作。唯一的弱点就是因为细菌发酵,处理周期长,一次需要2~3周左右,且容易产生臭气,“对于大城市而言,堆肥出来的肥料去哪里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如果在县城或镇里实行源头分类,采用这种方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我们对杭州垃圾分类成效进行了调查,比如说温室效应气体,采用垃圾分类收集以后就降低了23%。”池涌说,杭州2012年垃圾清运量是281万吨,目前填埋和焚烧各占一半,有两座填埋场,4座垃圾焚烧厂,“家庭里垃圾桶只要有两个就够了,一个是厨余垃圾,一个是其他的垃圾。”

  在现场,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黄东风、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副主任高翔还分别从公众节能技巧、科学认识城市灰霾等方面向听众们进行了生动的科学解读。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科学解读城市垃圾 2014-06-09 3500939 2 2014年06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