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浦江县与本报合办第四届农民赛诗会

诵治水雄略 吟家园美景

  本报浦江6月5日电

  记者 徐贤飞

  县委报道组 方镖 杨远航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一群浦江农民诗人效仿《兰亭集序》的古风,会于黄宅镇三江口湿地,面对涛涛江水,吟诗颂词。由浙江日报美丽乡村周刊与浦江县合办的第四届农民赛诗会,上午8时30分如期而至。农民诗人们或戴着草帽,扛着锄头;或抬着架子鼓,一身唐装……精神饱满,激情昂扬。

  新诗人的呐喊

  ——万民除秽,只争朝夕。急,急,急!

  今年赛诗会的主题——五水共治,打动了好多人。“大家都对治水功绩大加赞扬,而我,是来提更高要求的。”52岁的吴航,从事物业管理工作,他写道:“看今日,辕门立。万民除秽,只争朝夕。急,急,急!”

  钟德来是学校的门卫。尽管在挖掘整理浦江方言方面他是位能手,但学诗才一年多。此次比赛地点,就在他所在村。最近半年,村里建成湿地,白鹭归来,溪水潺潺,让他有太多的话想说,全凭一首《浣溪沙·三江口》来表达:

  “寂寞潮溪渔亦休,山河整治化瀛洲,似曾相识涌归游。白鹭青鱼唠旧事,碧波雪浪叩新柳,翠林黄鹂扬歌喉。”草坪上,钟德来戴着草帽,背着锄头,晃着头,吟着诗。天空中,一只白鹭恰好展翅掠过。

  “现在白鹭很多了。但是,河里还没有游泳的人。水,还得继续治。”老钟说,他们家世世代代居住在河边,个个都是“混江龙”,唯独11岁的孙子是个“秤砣”,不会游泳。“我希望,治水再治得快些,趁我还没老,还有劲,把孙子也教成‘混江龙’。”

  水晶企业主点赞

  ——驻足江畔兮,醉煦风之飏飏

  “《易》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痛心疾首兮河虾绝迹,江鱼遭殃,饮水有恙,危及健康。嗟夫!溪泉流泪兮,诚椎心而泣诉;江涛呜咽兮,恍扼腕而悲叹……驻足江畔兮,醉煦风之飏飏;举目清波兮,撼奔流之荡荡……”12号选手何长庆500多字的《五水共治赋》,道古述今,说尽水之患,治之功。

  何长庆本是个水晶老板。五水共治启动后,他的公司关闭。

  “钱是赚不完的,但是家乡只有一个。我们不能吃子孙饭。”何长庆说,他的赋是专为这次赛诗会创作的。文思泉涌的他,仅用两小时就完成了创作。

  50岁的虞玲丽开了家水晶工厂,原有70多位工人。如今,工人已减少至七八人,工厂年底就要关停。一袭白色旗袍,配上笛子、二胡,她吟唱着自己的诗,拷问着自己:“浦阳泛滥威胁谁?”她和丈夫朱红建用了一周,推敲出这首七律,表达全家人对治水的支持。

  兄弟诗人致谢

  ——当谢诸公雄略,治污续领风骚

  台下观众最熟悉的,莫过于兄弟选手——陈兴奇和陈兴富。岩头镇大岭脚村这对兄弟,是浦江文化圈小有名气的写手。

  哥哥陈兴奇先上台。他穿着一身环卫工的衣服,以此向美化环境的人士致敬。一首《沁园春·美丽浦江》缓缓吟道:“千古芳华,百代风流……谁知污水创伤,亟待山河重整妆。幸万人奋臂,千村合力,众溪颔首,我辈心偿。铁腕豪情,英雄壮志,且付清流治理长。恰今日,又山明水秀,民乐鸾翔。”

  “好!”台下一片喝彩声。这让陈兴富既高兴又紧张:“我哥写古体诗多年,我的格律还是他教的,哪能和他比啊?”

  轮到陈兴富上台,他一身黑衣,还戴着墨镜。不过,他的词写得好:“风裁细柳万千条,白鹭自逍遥。碧水湍波鱼逐,蛙藏芦草闲聊;凭栏远眺,湖明山翠,心爽情豪!当谢诸公雄略,治污续领风骚。”最后,哥俩都获得二等奖。“我要致谢诸公,没有各级政府的重视,浦江哪能有现在这般青山绿水。”陈兴富感慨地对记者说。

  表演结束,浦江县委副书记丁政眺望义乌溪,边吟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边对记者说:“我们也有诗人云集,但比之兰亭,清流还不够,治水当继续努力。”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诵治水雄略 吟家园美景 2014-06-06 3498936 2 2014年06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