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艺术评论

大运河,终于遇见你

  文/吴孟婕

  “大运河”,自隋朝以来,指的是纵贯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的伟大工程。那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也是人与自然共同完成的杰作。

  700多年后的今天,一段新的艺术旅程从它最南端的起点展开——五月的尾巴,大型原创舞台剧《遇见大运河》在杭州大剧院首演,而后,将在运河沿线的27座城市巡演并走向世界,且在杭州运河岸边进行常态化演出。

  遇见艺术,大运河开口说话。有了相遇,故事就有了开始。

  无论在北边还是南边,抑或在东边、西边,只要站在艺术的“这一边”,总能等到闪亮的观点、相见恨晚的知音和久别后的重逢。

  欧建平

  作为中生代知名编舞家,崔巍20多年来的大型作品可谓风格多样、琳琅满目,她的创作主题和兴趣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舞蹈本身。因此,这台以“大运河”为主题的大制作,绝不是心血来潮的结果,而是水到渠成的硕果。用她写在节目单中的话来说,这是她生活在杭州这个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处,于冥冥中感到的一份“使命”、一份“对民族历史、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使命”,“以及将这种使命扩展为一次文化遗产传播的行动”。

  正是在这种“使命”的驱动下,崔巍以其17年前创作舞蹈诗剧《阿姐鼓》时的原班人马为班底,特邀6年前参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期间结识的各路精英,用了3年的时间,组建起这支国际化的9人创作团队——由人生阅历与创作经验同步进入高峰期的崔巍本人坐镇,两位剧场文化与文化遗产方面的专家把关,还有四位创作经验丰富的海归和一位舞台高科技专家提供支持,再加上如日中天的好莱坞作曲家克劳斯·巴德尔特数易其稿……这种难得一见的强强联手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视野与海量创意,足以让我们对这台演出充满期待。

  “舞蹈剧场”发端于1970年代末,起因是德国现代舞蹈大师皮娜·鲍希不满于传统芭蕾舞剧一统天下,将舞剧创作囚禁在幼稚的童话、刻板的结构、程式化的动作语言等种种弊端中,由此开创出这种“舞蹈”无所不能的“剧场”表演理念与样式,为全世界舞蹈创作者们提供了天马行空的自由。

  崔巍选取“舞蹈剧场”这一在中国依然陌生的样式,显然是希望能在表现“大运河”这一重大题材上,不受任何限制地挥洒自己的想象,发出自己的呐喊,呼吁人们珍惜文化遗产的自觉,养成保护自然生态的习惯;但在内容上,她的这份“使命感”却又使这台与鲍希极具个性的作品有所不同。

  在表现手法上,选择了“舞者说话”的方式,五位舞者分别以历史学家吕叔、旅法艺术家微米、造型设计师醒生、运河保护志愿者小弟以及代表其创作团队的小伙子承望的身份娓娓道来,不仅将他们3年来对大运河认识的由浅入深、与大运河关系的日久生情阐释得一清二楚,而且通过追溯大运河当年的繁华盛景,以及随后被遗弃和污染的惨状,直截了当地让观众意识到:不能让这种悲剧再次发生。与此同时,舞者声情并茂、边说边舞的表演,不仅祛除了舞蹈传播中常见的“看不懂”综合征,而且将整台演出的四幕连成一气,并为探索“口头语言”与“动作语言”的相得益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结构上,选择了“顺叙与倒叙相结合”的方式,让舞者边想边说、夹叙夹议,他们既是“说书人”,又是“旁观者”,更是这台流动的“舞蹈剧场”的“主导者”,使艺术作品的厚重内容置身于跳跃而自然的语流之中,并且用开门见山的“说话”反思历史教训、拷问当代弊端,更憧憬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发展,由此调动了整个舞台,为故事的起承转合提供了随时转换的主动性,并为观众制造了无法观前知后的悬念。

  在美学上,运用“现实与超现实相结合”的手法,舞者随着思考的逐渐深入,自由穿行于拟人化了的生命、泥土和水等自然造物,少女、男童、纤夫等百姓的舞段之中;同时,通过承望对水灵的一见钟情以及后来两人的如胶似漆,生发出两段情真意切、技术高难的双人舞,表现出人与大自然须臾不可分的关系。

  在音乐上,有效利用似“好莱坞大片”般的穿越时空、压倒一切的气势,让舞者随着自己的意识流,自由穿行于现实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各类空间和各个舞段之中,为观众提供了既令人心旷神怡又心悦诚服的听觉环境。

  此外,“虚实相生”的舞台呈现方式,不仅让天幕上轮番出现了写实的南北建筑与写意的高天流云,使得有限的舞台空间变成了无限的自然空间,而且通过水灵在两块挂屏上时隐时现的婀娜舞影,与承望时而若即若离,时而亲密相拥,使得人与大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亲情摇曳于观众的眼前,更铭刻在我们的心田。

  杭州歌剧舞剧院的青年舞者通过演出这台颇具挑战性的“舞蹈剧场”新作,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全体群舞演员以空前的创作热情与巨大的舞台张力,将第一幕中 “生命与泥土”的舞段跳得血脉贲张,其强劲的动势仿佛足以开凿出这条京杭大运河来。扮演水灵的女主演周可和扮演承望的男主演曾凯不愧是上海戏剧学

  院的优秀毕业生,不仅把两段重头的双人舞跳得技精艺熟、炉火纯青,而且把其中的戏份演得入情入理、催人泪下;尤其是曾凯,他已在如何运用丹田之气,把大段的台词说得音色洪亮方面,走在了全国舞者的最前列。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艺术评论 00019 大运河,终于遇见你 2014-06-06 浙江日报2014-06-0600019;浙江日报2014-06-0600021;浙江日报2014-06-0600025 2 2014年06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