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教育诗

求是创新人为本

  【关键词】

  独立、合作、追求卓越

  【引子】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和浙江大学招生处处长吴敏给考生们写信:走进浙江大学,当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主动性被引燃,成长的标杆被树立,学习的功利性自然降低,内源动力逐步滋生,成长就成为可预期和可预设的。

  【寄语】浙江大学流传最广的一段话,是竺可桢老校长著名的“两问”:“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作为一名准大学生,你必须独立面对这两个问题。

  浙江大学遵循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寻辟的路径和建设的教育体系是“分类招生、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因材施教”。众多教授的目光向着学生聚焦,他们内心坚定地认为,成长比成才更重要,他们真心地希望,浙江大学的教育与环境能够让你鲜活闪亮。

  我认识几位本科生,他们从海上漏油事故频发的现实疑难之中,触发了科技“狂想”,在学校“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的持续支持下,他们发明的海上智能除油机器人,在全球创意比拼的“公开赛”日内瓦发明展上拿下金奖。浙大一系列的教学环境的设计,都在激发、支持、鼓励着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学习,让学生在与“问题”的正面交锋中成长成人。

  在浙江大学的校内论坛“cc98”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为参加学科竞赛而发布的“找人帖”。竞赛内容各不相同,但不论是机器人大赛、结构大赛、小卫星大赛……参赛规则要求中大都会要求“不同专业”。于是,快乐的找人帖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每个人都是一块有突起有凹陷的拼图,要找到更多的拼图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更广阔的疆域。”浙大学子不仅要学会如何面对书本中的知识,更在学习如何面对身边的人。发现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优点,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取长补短,在团队中认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明白塑造怎样的自己,才能为团队的整体表现加分。

  一位浙大教授曾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地骄傲起来,他就不能忍受自己的平庸。”这揭示出一种教育方法——让学生内心建立起高要求、高起点的标杆,自主自发向着这个标杆努力。现在,浙大有越来越多的 “金课”以“魔鬼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品味与水平。同时,浙大学子也在与其他世界一流名校的交流中拉高成长“基准线”。2013年,浙江大学本科生境外交流人数达到1900多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本报记者 曾福泉 整理)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教育诗 00018 求是创新人为本 2014-06-06 3495141 2 2014年06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