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温州大学生重访“母亲河”

意在引发社会更多关注“五水共治”

  本报温州6月3日电 (见习记者 郭兴华 通讯员 董磊磊) “拿着新鲜出炉的报告,我们和在座各位一样激动。”近日,一场小型发布会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举行,吸引社会各界关注。会上公布了一份针对全省90条“母亲河”的“体检报告”。

  去年五一、清明假期,温大城市学院来自全省90个县(市、区)的学生返乡,采集家乡母亲河的水样带回学校,水样涵盖了钱塘江、瓯江、飞云江等全省8大水系,包括省内主要江河湖泊。本报曾对此事进行报道。

  一年过去,在全省“五水共治”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这些河流的水质是否有所改善?今年五一等节假日期间,学子们再度出发,重访去年的河段,再做检测。

  作为此次活动的指导老师,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学工部部长范茂盛表示,这次检测主要突出和去年的对比,因此取水人员基本上是去年的原班人马,取水时间和取水地点也和去年保持一致。为了保证水样的可靠性,采集人必须拍摄取水场景的视频、照片,并注明取水点的经纬度。

  除了取水,今年学生们还对沿河百姓进行访谈,找寻河流的污染源。同时,联系每条河的河长,了解政府的治水举措。这些内容,最终都形成文字写入检测报告。

  半个多月时间里,学生志愿者们对每瓶水样进行了专业检测。“和去年一样,分析数据主要包括水样的PH值(酸碱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可溶性磷酸盐、氨氮、铬离子浓度等六项指标。”指导老师马剑华教授说。

  去年的检测分析显示,全省90个县(市、区)的母亲河中,有46条河流水样处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到三类之间;44条河流水样为四到五类。同时,也有一些污染较严重的河段。今年的结果显示,有24条河流的水质较去年有所改善。

  “整体来看,今年的水样较去年更清澈。”城市学院大三学生茅幸玮,连续两年参与这项活动,他告诉记者,去年全省只有17条河流的水样从外表看较为清澈,20多条河流的水质较为浑浊,放置一段时间后,还出现了沉淀物。鲜明对比的是,今年有七成的河流水样都外表清澈。

  “综合两年的数据,所有检测河流的PH值和铬含量都在正常标准之内,说明这些河流未受到强酸、强碱及大量重金属之类的严重工业污染。”马剑华教授说,这是检测结果最令人振奋的亮点。

  记者注意到,在检测报告中有一段专门说明:数据仅代表抽检样本水样检测结果,不做任何结论使用,所采水样只能反映该河流在该地点、该时段的水质情况,不能完全说明该整条河流在平时的总体水质。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周东坦言,这次的水样抽检严格意义上只是民间行为,“检测的意义不在于结论和数据,而是想借此引起社会对‘五水共治’的更多关注,对身边‘母亲河’更多关爱。”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温州大学生重访“母亲河” 2014-06-04 3482470 2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