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县 绿色崛起
国家生态县——泰顺的完美蜕变
文 包小娇 周海港
生态立县 绿色崛起
国家生态县——泰顺的完美蜕变
文 包小娇 周海港
10年前,这里只有颠簸弯曲的山路,秀美风光沉寂在大山中;10年后,凿山开路,碧水群山展现婀娜风姿。
10年前,这里是公认的欠发达地区;10年后,人民丰衣足食、幸福快乐。
10年前,许多泰顺人纷纷离开家乡外出打拼创业;10年后,盆满钵满的泰顺人带着回乡投资发展的急切心情纷纷归来,投身于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的扬帆起航……
泰顺秉承“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形成了生态环境、生态家园、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在保护中不断强化生态“产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融合。
十年磨砺,喜结硕果。近日,泰顺县摘得2块“金字招牌”——“国家生态县”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为进一步打造“国家生态文化公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今日,笔者再次走进泰顺,感受10年间,生态经济给这座县城带来的完美蜕变。
保优质环境 创绿色县城
荡漾在飞云湖,清澈的湖水中鱼儿嬉戏,葱郁的青山间鸟儿啁啾;漫步在乌岩岭,漫山遍野的苍翠树林屹立群山;踱步在廊桥边,美丽历史画卷向你徐徐展开……
泰顺,这片有着176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直以来,是温州这座城市的“后花园”,浙南的天然“氧吧”。
这里有号称“天然生物基因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山清水秀、白鹭蹁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7%,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县界出界水质达标率100%。这里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空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以上,优良率达到99%以上,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自2005年以来,连续位居全省前茅。
“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但若不好好保护,再优质的环境资源也会很快枯竭。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对我们来说一直是场‘持久战’。”泰顺县环保局局长李勤俭向笔者娓娓道来:“一些企业投资商以为我们地处偏远,门槛就会降低,恰恰相反,对于不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项目,我们绝不手软,宁可拒之门外,也绝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据了解,多年来,因环评问题,100多个总额达50多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被该县否决。
同时,该县以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和生态修复为手段,不断提升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笔者来到乌岩岭,养护工人正忙着给树木浇水:“现在这里划归为公益林,砍伐的人没了,树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涵养了水源,水土又不易流失。”据介绍,截至目前,泰顺县共划拨了123.59万亩公益林。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69.72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46.98万亩,市级生态公益林6.89万亩。
近年来,一系列为保护整治生态为目的的行动在泰顺紧锣密鼓地展开。该县坚持以“护水、治水、美水”为突破口,以“三库三站三网”为重点,全面实施“8763治水计划”,护好珊溪“大水缸”,继续实施水源保护“五大工程”。
确保今年完成投资8000万元,建设生态河道、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26个项目,实现主要河流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县乡(镇)级河道保洁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100%,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面建成以“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为主的多元化乡村环卫运作体系。
2014年启动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改造、提升、新建275个处理设施。至2015年底,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100%、接管率50%……
一连串数据和喜人的变化,见证了泰顺县生态保护整治的足迹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他们看来,这仅仅是迈向下一站生态文明试点、美丽乡村的开始。
兴绿色产业 做特色文章
泰顺生态、资源、环境“天生丽质”。
把“生态”作为特色,并放在“经济”之前,体现的是一种新型财富观。正如泰顺县风景旅游局局长曾顶满所言:“环境就是生产力、软实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泰顺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据了解,2014年,该县续(新)建生态旅游推进工程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75.98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12.69亿元。
不以GDP论英雄,泰顺在探索生态绿色经济道路上铿锵而行。后发赶超,贵在转型发展,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立的“魔咒”。
在这其中,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是这种优势的集中体现,泰顺人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去年,泰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1亿元,游客高达206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49.04%、37.19%。
骄人成绩的背后,是泰顺把生态旅游作为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来打造。据介绍,该县制定出台“1+10”政策文件,每年投入旅游设施建设1亿元、旅游发展专项基金2000万元,推进廊桥文化园、廊桥博物园、氡泉旅游休闲文化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依托“泉桥山水石”资源和“廊氡”、“乌飞”两大板块,全力打造“长三角海西区养生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生态资源保护与旅游事业发展互促共进的生态旅游主业化发展道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泰顺人返乡创业。
“正是依赖于生态化、优质化发展,现在,我们的猕猴桃由‘论斤卖’变成了‘论个卖’。”泰顺阳斜自然村猕猴桃基地负责人高兴地告诉笔者。在泰顺,像小小猕猴桃一样,该县的番薯干也卖出了“牛肉干”价……众多创富农产品,催生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生态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近年来,泰顺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点39个、面积3.4万亩,全面推进茶叶、油茶、水果、蔬菜、畜禽、毛竹、中药材等七大主导产业培育,建设省级农业综合区2个、示范区5个、精品园18个;包装推介农业招商项目104个,签约27个,落地14个,协议投资4.1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2亿元。
承历史文化 蓄城市底蕴
美景承袭下来,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泰顺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项工作——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也正在蓬勃进行着。
行走在泰顺廊桥,林间幽静、溪流连珠、碧峰叠翠、古色古香,历史人文瑰宝与现代生态产业相互交织。“我是土生土长的泰顺人,每年,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到这里探寻廊桥历史文化,心里别提有多自豪。”正在廊桥游客服务中心施工现场指挥的陈亚威告诉笔者。在建设生态文化的征程上,泰顺有生态保持比较完好的先天优势,更不乏后天的执著探索。据介绍,该县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5处24个单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达209项,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5项、省级16项。
近年来,该县积极打造强化生态文化品牌,初步构建了包括“山水文化、廊桥文化、石文化、民俗文化”等独具特色的“中国廊桥文化”体系。通过每年定期举办“中国廊桥文化旅游节”、“元宵·百家宴”、“三月三”、“猕猴桃采摘节”等众多特色文化活动,拉长文化链、提升文化力,不断提升泰顺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泰顺文化景点的挖掘保护,对经济发展,旅游带动,人文环境提升,自然生态优化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县社科联副主席王长衡表示,整合打造“中国廊桥之乡”等区域品牌,挖掘廊桥、村落等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项目,全力构建“一轴一核三翼”文化产业布局,利用文化产业园区、资源、人才优势,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全力推进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廊桥文化园、廊桥博物园、泰顺石文化创意园、茶文化城、畲族风情园等“四园一城一基地”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在创建生态文化这条赛道上,泰顺县从来没有停止过奔跑的脚步。据该县文广新局局长雷国金介绍,目前,该县保存完整的宋至明清时期古桥80多座,其中15座古廊桥和“仕水矴步”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7个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顺木拱廊桥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顺“药发木偶”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宵节·泰顺百家宴”被列为省级民族传统节目,泰顺被确定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传承基地和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县。
聚生态文明 建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本色和幸福底色,逐梦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泰顺砥砺前行。
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这是自古以来人们梦想中的美丽乡村景象。城市间的竞争,表面看是经济的竞争,但实质更是文化、人文、文明的竞争。
站在泰顺左溪镇畲族村的草地上,如置身绿色的海洋。清晨,一轮朝阳冉冉升起,一场毛毛细雨飘洒而过,一阵阵草香,一滴滴雨露,光芒从忙碌着的人们微笑的脸庞上迸发出来。“赶上了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日子一下子变好了。”左溪村党支部书记蓝学许告诉笔者说,该村计划3年内投入资金3700多万元,对全村的畲族建筑和基础设施配套进行改造、提升,突出畲族特色,提升畲村品位。
据介绍,目前,该村正在全面推进生态乡镇创建中,陆续启动建设民族风情特色街外立面104间、畲乡小院43户14669平方米、村民中心(畲族民俗馆)1500平方米、交通服务驿站3000平方米、文化广场1600平方米、生态河道治理及滨水景观2公里等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左溪畲族村是泰顺众多生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县10个乡镇全部建成省级生态乡镇,8个乡镇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建成美丽乡村42个,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格局。据介绍,续(新)建生态美丽水乡工程项目30个,2014年计划投资4.86亿元。
近年来,泰顺县坚持以系列细胞创建为基础,扎实推进生态乡镇创建,人民的经济收入和幸福指数随之逐年提升。2013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9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58元,同比分别增长9.4%、14.2%、12.2%。
听,这里正奏响一曲“民生为本”的交响乐。36万泰顺儿女把欢乐写在脸上,用笑语诠释着幸福。一个生态经济日益繁荣、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文化不断发展的新泰顺已深入人心。
喜摘“国家生态县”,泰顺追寻的脚步仍在继续,她正以火热的激情、昂扬的姿态,向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丽泰顺、美好生活”快速迈进。
“国家生态县”
创建历程
2002年,该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05年,该县提出省级生态县创建目标。
2009年,该县创成省级生态县。
2012年7月,该县通过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创建技术核查。
2013年6月,该县通过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考核验收。
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2014年4月,该县被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
2014年5月,该县荣获“国家生态县”称号。
泰顺金名片
国家生态县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
中国廊桥之乡
中国茶叶之乡
中国黄腹角雉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
中国市场投资开发第一县
中国十大最纯净的美丽
风景县
浙江省文明县城
浙江生态环境最优县
浙江省革命老根据地县
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
浙江省十大欢乐健康
旅游城市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
态保护区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