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省级主流媒体为民帮忙联盟关注血液病患儿

“折翼天使”,笑一个

  本报杭州5月31日讯

  记者 包敦远

  才9个月大的淘淘,是个可爱的孩子,如果不是患白血病,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儿童节,不会在省儿童医院住院部血液病病房里度过。

  像淘淘这样不幸患病的“折翼天使”还有很多,他们的年龄从几个月到十几岁,本该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可他们稚嫩的身体却要承受病痛的煎熬。

  医生说,白血病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如果供应不足将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

  今天,浙江省级主流媒体为民帮忙联盟与“成分献血板板家族成员”,以及省血液中心志愿者一起,到省儿保医院血液病病房,为正在那里与病魔抗争的“折翼天使”们送去节日祝福,并在省血液中心捐献了成分血,用实际行动关注血液病患儿。

  从“成分献血板板家族”宣传大使、本报记者俞佳友手中接过爱心礼物时,淘淘笑得很开心。当天,在省儿童医院住院部,患血液病的数十名小朋友,每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份爱心礼盒,还有一个代表端午节祝福的香囊。

  在杭州,仅省儿童医院一家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患儿,每月的血小板用量就超过2000个单位,相当于每月至少需要200位健康市民为他们捐献血小板。据悉,有一些患儿在等待血小板或者骨髓的过程中,无奈地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去年6月1日,由本报佳友民情工作站、浙江在线、钱江频道《范大姐帮忙》、FM95财富广播组成的省级主流媒体为民帮忙联盟,联合省献血管理中心、省血液中心、省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等发起成立的“板板家族”团队,由愿意参加或已经参加成分献血的成员组成,以“定期预约捐献机采血小板”为共同目标。一年来,“成分献血板板家族成员”已发展到300余人。

  作为“板板家族”成员之一的市民李建民,今天骑着电动车赶到省血液中心,这是他第111次捐献成分血。“我知道血小板能治病救人,几乎每月都来捐献两次成分血,有时候一月三次;捐献成分血,才是对血液病患儿最大的支持。”55岁的李建民说,自己从12年前开始献血,体内血小板一直保持在每微升28万(注:正常值是每微升15万到30万)左右,数量比较多,身体也不错。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折翼天使”,笑一个 2014-06-01 3492795 2 2014年06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