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宏伟目标为实际行动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
本报特约评论员
省委全会明确了建成“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的宏伟目标。目标催人奋进,任务艰巨繁重。要明确任务书,把握关节点,找准突破口,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切实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以走在前列为总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要努力争先,全面推进,当好奋楫勇士,勇立时代潮头,努力在优化开发格局、加快产业升级、节约能源资源、倡导生活文明节俭、创新生态文明制度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突破。坚持科学规划先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先进标准引领,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典型示范带动,更好发挥各类试点作用。
以人民期盼为出发点,不断优化“诗画江南”宜居环境。山水塑形:将山水等自然元素渗透到城乡统筹发展布局和形态之中,努力体现“山”的俊秀、“水”的灵动。人文立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文素质,大力推进生态人文城市、风情小镇和特色村落建设,更好地呈现“青瓦灰墙诗里行、小桥流水梦中游”的江南韵味,实现“最美景观”与“最美现象”交相辉映。绿韵作裳:力争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好森林浙江,努力让绿色成为美丽浙江的主元素和主色调。特色扬名: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凸显浙派建筑韵味,让每个生活和来到这里的人都能领略扑面而来的“江南气息”、“浙江味道”。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舒适宜人: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着力破解城市拥堵、环境污染、垃圾处理等难题,努力让城乡居民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放心水、吃上放心食品,享受到充分的就业、便利的生活、优质的服务、快捷的交通、畅达的信息,共享配套完善的设施、和谐平安的环境。
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着力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当前,“五水共治”已全面铺开,各路“治水大军”千军齐发、万马奔腾的阵势已摆开,一曲恢弘雄壮的治水交响乐正在奏响。要围绕“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目标,着力在统筹推进、科学治水上下功夫。统筹好“拇指”与“四指”的关系,既治污先行,又共推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统筹好“下猛药”与“补良药”的关系,既猛药去疴、治病强身,又良药补身、调理养生;统筹好治水治污与转型升级的关系,既“腾笼换鸟”,又凤凰涅槃;统筹好流域与海洋的关系,既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又加强海洋环境改善;统筹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集中建设大项目、大设施,又完善“五水共治”机制,努力治出活水源头、走出发展新路。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源,切实强化制度规范和科技支撑。要建立完善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恶果严惩的体制机制,以学习理解和贯彻执行新环保法为契机,着力构建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惩治制度,划定并坚守生态红线,不越雷池一步。“铁律”还须“铁腕”。加大执法力度,创新执法方式,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严格追究责任,使其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加快建立有力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增添强劲动力。
以共建共享为主渠道,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美丽浙江建设的强大合力。建设美丽浙江人人有责,创造美好生活人人共享。要树立多元共治、社会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理念,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党委加强领导,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公民积极举报违法行为,社会组织依法参与,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大家都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像建设自己的小家一样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决不把遗憾留给历史,决不把遗憾留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