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要闻

  电话:(0571)85310716

  公路篇

  文 朱凤娟

  通讯员 刘晓华

  “流水桃花西塞隐,茂林修竹山阴路”。从S228省道拐进约1公里的康庄公路,仿佛走进一个世外桃源。近年来,位于浙南山区泰顺县的生态优美乡——竹里,凭借公路交通带来的便捷,挖掘毛竹资源,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增幅,对“因竹而美、靠路致富”作了生动而形象的演绎。

  竹里乡是我省18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温州市公路局工作人员介绍,他曾先后多次到过竹里,第一次到竹里是在20多年前,步行三四个小时到竹里探友,一路艰辛不言而喻。而现在从县城驱车到这个山旮旯,也只不过半个来小时,下班光顾这里的农家乐,成了城里人最经常不过的事。

  尽管层峦叠嶂、山路弯弯,但乡如其名,竹里竹木资源丰富,是泰顺县重点林业基地乡之一。据乡党委书记钟圣选介绍,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大量的毛竹资源得不到开发,大多充当薪柴。实施康庄工程前的2004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被列入温州市欠发达乡之一。从2005年开始,竹里乡先后建成了竹里、何宅洋、茶石三个村的通村联网公路硬化工程,接通与省道的接线,为资源开发打下了基础。近五年来共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8000亩,建立毛竹示范园区1000亩,完成森林抚育5734亩,建立4.6万亩生态公益林。到了2013年,竹里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900多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年增幅14%,高于全省增幅。2013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可谓“因竹而美,靠路致富”。

  村民告诉笔者,竹里自从通上便捷的公路后,近年来每年都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并以此为契机,发展民族风情特色休闲、森林、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吸引了县内外大量游客。在村里第一个办起农家乐的村民雷顺利说,现在村里已有4家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三月三”农家乐还被评为全省“三星级”示范农家乐。接下来,他准备联合其他村民,一起开发民宿,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据了解,公路交通的便捷成为竹里引资的最大资本。这里的自然风貌、田园风光,逐渐成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洼地,包括田地、山林、溪流、古村落等乡村所具有的元素,都被一一激活,近3亿元的外来投资,让竹里成为农业招商中的“泰顺范本”乃至“温州范本”。竹里村还完成了美丽乡村创建,村庄规划布局良好,自然村通公路,先后获得“市级生态村”、省市级绿化示范村、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来过竹里的人,还有一个必去的地方就是竹里馆。走进竹里馆,随处可见各种精致实用的竹制用品、惟妙惟肖的竹雕艺术品。这些普通的竹材因为加入了文创元素,附加值倍增。一幅售价为5000元的竹雕“兰亭序”,其竹材成本只要数十元。据竹里馆馆长罗祖华介绍,他花费3年时间雕刻的500罗汉大型竹雕画卷,几年前就有人出高价收购。他还准备打造一个80亩左右的竹林观赏园,推出“挖笋、观竹”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模式,进一步挖掘和推广竹文化。

  泰顺:竹里畲乡因竹而美靠路致富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7 2014-05-29 浙江日报2014-05-2900020;浙江日报2014-05-2900017;浙江日报2014-05-2900019;浙江日报2014-05-2900021;浙江日报2014-05-2900018 2 2014年05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