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未入婚姻殿堂,却挽救40多个家庭——

90后调解师的劝和诀

  记者 徐齐 阮蓓茜

  他们是一群90后,尚未进入婚姻殿堂,却对挽救破碎家庭有着丰富经验。

  在温州鹿城区婚姻登记中心离婚室的隔壁,有一间“婚姻辅导室”,一批年轻社工在这里义务为离婚的夫妻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服务。

  日前,记者在“离婚室”门口遇见了24岁的李旭。“让我帮你看看,材料齐了没,事项是否填妥了!”他热情地跟一对对等待离婚的夫妻聊天,然后把他们请进“婚姻辅导室”。

  李旭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在读研究生,河北石家庄人。半年前,他的研究生导师郭圣莉牵头成立了“和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与鹿城区民政局合作,负责区里的婚姻调解工作。从此,24岁的李旭和23岁的同学高虹琳一起来到温州,成了一名见习“婚姻调解师”。

  李旭说,很多夫妻离婚,都是因为一时冲动。有的夫妻甚至在签离婚协议书的那一刻还在争吵,口口声声说性格不合。可在婚调专家看来,双方的婚姻或许是出了些“状况”,但没到非离婚不可的地步。

  因此,在离婚当事人排队等候离婚时,婚姻调解师就会以法律咨询等名义与他们“套近乎”,试图让他们走进与离婚室一墙之隔的婚姻辅导室。

  慢慢地,李旭总结出一些经验:等待离婚时,双方如果都很冷静,那么挽回的希望估计不大;如果双方中有一方表现出冲动的迹象——如争吵、频繁打电话、材料不齐全等,那么,他们就会尝试介入和调解。

  两个月前,一名女子独自带着离婚材料来到鹿城区婚姻登记中心。“离婚是两个人的事,必须双方一起来才能办理呀!”90后社工张笑喜把她请进了婚姻辅导室。一落座,这位女士就向小张倒起“苦水”。原来,丈夫近年来经常喝得酩酊大醉、通宵打牌,对家人漠不关心。家里的事情、两个子女的抚养几乎全由妻子一肩挑。

  于是,张笑喜让该女士拨通了丈夫的电话,把他请了过来。男方一出现,就表示坚决不同意离婚,并承诺愿意改变。张笑喜看着这对夫妻,心中多了几分把握,随后给他们各列了几条改善婚姻的“药方”。

  一个月后,这对夫妻再次来找张笑喜,连称这方子管用。原来,这些日子,丈夫开始帮妻子分担家事,儿子与丈夫的关系也迅速“回暖”。

  有人说,这群年轻人没有真正经历过婚姻,对婚姻的理解和感悟都太浅薄,做离婚调解工作只是纸上谈兵。然而,他们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一切:婚姻辅导室成立6个月来,共为500多对夫妻提供了免费的心理咨询和法律服务。其中介入离婚调解的有260多对,有40多对夫妻做了暂缓离婚的决定。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90后调解师的劝和诀 2014-05-29 3474764 2 2014年05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