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今日温州

  鹿城拆改带来好生活

  记者 胡丹 见习记者 郭兴华

  区委报道组 曾荷绿

  本报讯 鹿城路、广化路、牛山北路……温州出租司机刘师傅能一口气报出十几条早些年让他头疼的路名。如今,其中不少名字已经被他从“黑名单”中剔除。随着温州市鹿城区“三改一拆”的推进,一系列关键“堵点”相继打通。路顺了,刘师傅油钱省了、拉客多了。

  道路旁的违建是造成交通“血栓”甚至“断头路”的重要原因,也是城建拆改难啃的“硬骨头”。去年年初我省启动“三改一拆”专项行动以来,鹿城区突出拆违重点,把创建“无违建道路”作为“三改一拆”的主要载体,创成无违建道路199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中村已成为城市的一块块“伤疤”。在鹿城区的47个城中村,往往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私搭乱建严重、“低小散”产业聚集、垃圾乱堆、污水横流、电线如蜘蛛网私拉乱接。同时,外来人员混杂,成了无证经营、卖淫嫖娼、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滋生地。

  刺眼的“城市伤疤”,抚平它却是个难题。城中村脏乱差的表面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利益体。“违建的厂房有产出,房东能收房租,外来打工人员也想有便宜的房租。”在鹿城区“三改一拆”城中村改造负责人周鹏看来,拆除城中村之难就难在如何“拆除”利益。

  “对老百姓来说,早上起来不堵车,孩子在家门口上学,晚上散步有去处,才是实实在在的好生活。”在温州市委常委、鹿城区委书记王立彤看来,城中村改造必须让城中村居民看到拆改带来的“好生活”。为此,鹿城以政府为主导,从保障房建设的政策对接入手,平衡改造资金,拿最好的地块、选最好的建筑企业、派最优秀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为城中村居民建最好的安置房。

  在鹿城区城中村之一葡萄村的改造现场,记者看到标准化的住宅楼已经建起了七八层,穿过的河流水波荡漾,倒映着河面上的杨柳。如今,正是看到了城中村改造带来的环境切实改变,不少城中村居民早已由“要我拆”改变为“我要拆”。

  鹿城“三改一拆”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还带来了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走进鹿城区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浓浓的文化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收藏艺术馆、音乐工厂、设计创意沙龙、咖啡馆,让温州的时尚“潮人”们流连忘返。

  两年前,这里的名字还叫做黎明工业区,曾聚集着生产打火机、剃须刀、皮鞋等的100多家企业,由于规模小、档次低的矛盾突出,企业相继外迁。厂房闲置,人员复杂,环境脏乱差,周边居民晚上“走夜路都害怕”。

  正是鹿城区推行的旧厂区改造工程让这里换了模样。早年的老旧厂房经过改建装修变成了现代化文化街区,道路宽了,环境好了,商家多了,原本“天黑不敢走”的老厂区,已变成了如“798”一样的温州文化名片。

  梧桐树栽好,自有凤来仪。“三改一拆”带来的环境改善,也成为鹿城吸引“温商回归”的有力砝码。

  瓯江之畔,温州面粉公司的旧厂区,由改造、运营上海文化地标“百乐门”的文化企业投资建设的创意园正在施工中,操场、粮食仓库、几层楼高的面粉储藏仓都将物尽其用,变身为画廊、主题酒吧和艺术工作室。企业投资人樊诚俊说,他选择这里就是看重面粉厂及周边地区拆改后便利的交通和整洁的环境。“尤其是面粉厂遗留的工业元素,是其他地方难寻的艺术氛围。”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 00017 2014-05-28 浙江日报2014-05-2800008;浙江日报2014-05-2800009 2 2014年05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