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还应存续
白锡川 (58岁,吴兴区农林局园区办工程师,与记者邂逅在养蚕大户高宗杰家)
我从事蚕桑农技已30多年,随着桑园面积减少,2010年调整到园区办从事农业两区建设。
说真的,我对蚕桑业是真有感情。从农民增收的角度,什么经济效益好,农民就种什么,这是自然的选择。但我总觉得,蚕桑业不该从脚下的土地这么快就退场。
随着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省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度的加快,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致使这些地区传统的蚕桑产业发展受到制约,生产规模逐年下降。“十一五”期间,国家曾提出“东桑西移”工程,试图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战略转移。
但我觉得我们湖州或是浙江,对蚕桑业的认识应该看得更深远一些。不仅要从经济效益去计算,还要从生态效益来计算。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初期,浙江人还称桑树为“摇钱树”,但近年来,桑园逐渐“失宠”。1992年,湖州全市还有80万张蚕种养殖面积。2007年,吴兴区剩下6万多张蚕种,到了2012年,减为2万多张,现在的规模只剩1万多张。看肇村,部分桑园向山区转移,平原地区桑园面积萎缩更快。
传统蚕桑业的生态系统,在今天审视,有许多价值应该被重新发现。历史上,太湖平原的桑园就是一个自净能力很强的生态系统。河湖的淤泥,是桑园的天然肥料,而桑园涵养水土,又保护了湖泊荡漾。
今天也是一样。桑园能涵养水源。桑树的根系发达,一座座桑园就像一个个小水库,科研人员计算过,桑园系统每亩可净增涵水量34.05立方米。桑园能保护土壤。在桑园里,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能得到很好保存。桑园还是吸附碳汇的氧吧。桑树枝条多,叶子肥厚,一年一亩桑树能吞下二氧化碳4164.53公斤。作为乔木,桑园是超级氧气工厂,它每生产一克干物质就会释放出1.2克氧气。对付PM2.5,桑树也可以建功立业。桑园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阻挡漫天飞扬的尘土。据估算,每年湖州的桑园能清除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高达1950.3吨,阻挡尘土221100吨。
从这样的角度看,桑园的面积一天天减少,就是一件不该“顺其自然”的事。蚕桑业的价值应该重估,这笔大账应该有人来认真算算,给桑树留一点空间,也就是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多留一点安全,你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