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汤往事
清朝初期,平阳茶叶主销天津、北京等地。旧时制茶,工序一律是人工处理,遇到阴雨天气,杀青与捻揉之后的茶叶无法及时烘干。一次,有家茶农遇到催货紧急时节,无奈之下,未干透的茶叶就被装货发出,长途运输中鲜碧的茶芽被闷成嫩黄色。在又燥又冷的北国之地,这种被闷黄的茶少了绿茶的生鲜寒凉,多了一分温润醇厚,反倒更受欢迎,经过茶农的创新与加工,平阳黄汤由此面世。
在茶的发展历史上,黄茶出现的时间仅次于绿茶,在数量上却是最为稀少的一种。其最重要的工序就是“闷黄”,最重要的特征是三黄:色黄、汤黄、叶底黄。黄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别具一番风味。新中国成立之初,温州被纳入绿茶供应计划中;又因平阳黄汤制作工艺复杂,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人工,绿茶效益来得更快……诸多因素之下,平阳黄汤无人再学习其制作技术,随着制茶师傅一代代老去而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