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徐谷青,我省著名的根雕艺术家,如今是开化一带出了名的种树爱好者。
从把玩枯树,到植树造境,听他讲述—

钱江源头,种树的故事

  钱江源头,开化县城南八面山。

  12年后的今天,独自穿行于林间,徐谷青的心头,已没有了当年的激动,有的只是天人合一的静谧。

  12年里,荒山上布满了徐谷青的作品,有了根宫佛国的名号,被誉为“未来的文化遗产”,成了国家5A级景区。

  漫步在汉风唐韵里,每一位游客都会有这样的冲动:“大师在哪里,我们能见到他吗?”每当此时,导游总是断然答道:“不能!”因为园里的工作人员都难得见大师一面。

  徐谷青去哪里了?

  其实,他就在这山上。在工地上,会被人当作普通工人;在野外,又融入花草树木山石……在整个根雕博览园里,他无处不在,又不被人注意。

种树:

探寻自然密码

  为了评国家5A级风景区,这里改名为根宫佛国,但大家都明白,徐谷青还是喜欢“根雕博览园”这个名称,因为园里除了根雕,更多的是花草树木乃至山石。

  “听说你每用一根木料,都要补种一棵树。”

  徐谷青听了,淡然一笑,说:“不算其他地方,园里种的树已经是所用木料的三五倍了。”

  说到种树,徐谷青顿时双眼闪亮:“种树才是我的强项。”说话的神情,让人不由想起金庸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都说自己的武功不足一哂,琴棋书画才拿得出手。

  “说心里话,很多人在种树,但会种树的真的没几人。”徐谷青直率得让人吃惊,但又说得让人直点头,“呼啦啦在同一个地方密密麻麻种上同一种树,这符合自然规律吗?”

  “种树也要有音乐的节拍。”说得兴起,徐谷青现场教我们欣赏园林。果然,根博园里,有时是大片的树林,有时树木却又稀稀拉拉,有时又只有灌木丛。各色鸟儿在林间上下翻飞,时不时冲着徐谷青鸣叫两声。

  “我也是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摸索出种树的门道。”徐谷青相告,有一次,他忍不住想把一种藤本植物清理掉,因为那种植物太臭了。清理以后他就后悔了——好几种鸟都飞走了,更有嗷嗷待哺的小鸟对着他叽叽乱叫。他明白了,这种植物结的红果子是鸟儿们这个季节最喜欢的食物。他也明白了,自然界并不能简单以好恶美丑来区分,更不能以名贵与否来评价一棵树,衡量一个生态,自然才是最美的。

  根博园里种了常绿的树,也有落叶的树,有阔叶的,也有针叶的,贵的树也不到2万元。今年,光种树他要投入1000多万元,整个根博园建好,估计得花1亿多元种树。

  整个根博园的建设,只要徐谷青不在家,就要停工,因为没有设计图纸,因为设计图纸都在他的脑海中,因为哪怕是种什么树、种在哪里都要他来定,他认为,这里面很有诀窍,不能乱来。

  鸟多了,种树就成功了。这是徐谷青的又一发现。“今年又多了五六种鸟,长尾蓝雀、红嘴相思鸟、画眉、山雀鹰……我这里已经有40多种鸟类了。”徐谷青颇为自得,“鸟多了,说明植物种类丰富了,根博园里260多种植物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清晨,他总要和鸟儿们聊几句。根博览园第三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在福禄湖中央,徐谷青盖了座小房子,那是专门给鸟儿住的。

  当然,小鸟带来的还有更大的惊喜:一根摆在园里七八年的阴沉木竟然发出小芽,长出小枝。徐谷青自己也惊讶得直挠头说:“一定是小鸟把果子衔到树缝里,然后长出来的。”这根阴沉木自然有了“枯木逢春”的主题,这是自然的造化。这时候,徐谷青开始相信自己触摸到自然的密码了,这不,别人舍弃的看似活不了的盆景,送到根博园,在他的精心护理下,很快生机盎然,醉景园里1500多株盆景,大部分是徐谷青收养救活的。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我忽然想起徐谷青曾说过,根雕是一门取法自然而又超乎自然、人天同构的艺术,不懂得植物学,不知道根的属性、纹理、生长环境,就无异于根雕的“文盲”。

根雕:呈现艺术之美

  一烟云湖涤璞玉,数声鸟语释禅心。

  夜深人静,几十年后的今天,徐谷青独坐醉松亭,回望家乡的方向,他仿佛又看到了年少的自己一步步从深山里走出。

  那是上世纪80年代,他还只是一个懵懂少年。那时,他的内心一片混沌,只怀着对根的无限憧憬。

  在乡村机耕路旁,看到两位烧焦泥灰的老农正准备烧一盘螺旋状的树桩,徐谷青大声喝止:“别烧,千万别烧!”随即打躬作揖,连连恳求:“不要烧,10块钱卖给我行不行?”看他们犹豫不决,徐谷青摸出两张大团结往农民手里一塞:“20块,就这么定了。”说完扛上树根就走。那年,他月收入七八十块钱。两位老农相视大笑:一个烂树桩,哪能值那么多钱?白痴!

  后来,徐谷青根艺见长,名声在外,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位客商找到他,愿以1万元人民币的月薪聘请他……且包吃包住,徐谷青婉言谢绝。

  世人眼中,徐谷青成了“根疯”。

  几十年后的今天,他明白了,原来,同样一个树根,世人看到的是钱,他看到的是生命。他说:“根雕,就是要赋予树根第二次生命。”他的根雕作品都取材于各种砍伐后被遗弃的树根,他也坚决反对按客户的思想去做根雕。

  第一次认识徐谷青,是在开化县城的一个小酒馆里,朋友聚会,开席前没注意到有这个人,酒过三巡,一个长须长发的男人开始高谈阔论,很快就被酒友打住:你先干出点事情来让我们瞧瞧再说吧。徐谷青红着脸硬生生地收回了刚要吐出来的字,坐那里不响。那是2007年前后。

  第二次见到徐谷青时,徐谷青“醉根”的名号已足够响亮,他自己也很喜欢这名号。在不同的场合,他都会讲述自己“醉雕”的故事,讲得最多的,是一次杭州的展会上,半斤白酒下去,一夜之间,一个大型根雕作品就出来了。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借助酒精,让自己处于半醉半醒的状态,面对不入常人眼的枯树根,袖手于前,斟酌再三,寥寥数刀,生命和神韵跃然而出,老根枯桩获得了鲜活的生命。

  醉,是徐谷青的武器,醉眼迷离时,他就躲开了世俗的骚扰,全身心穿越到根的世界。“树根是我前世的朋友,我能听懂他们的语言。”徐谷青说,与古老的树根经过“灵魂对话”,动最少的刀,根据材料的变化顺势而为,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

  在醉酒中,徐谷青以另一种形式把根留住。就这样,大千世界、万物生灵在徐谷青的雕刻刀下纷纷涌现。当2000多件大型根艺作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当从500罗汉一双双喜怒哀乐或张或眯的眼睛中,我们感觉到了可以洞穿心灵犀利深邃的眼神。世人震惊了:这是一份今人留给后人、现代留给未来的“文化遗产”。根博园还在建设中,却已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在根博园,导游总会邀请游客站在根雕作品前,“和远古的历史合个影,带走一份千年的记忆。”这些树根的过去,我们不清楚,如今,它静立在那里,通过岁月的留痕,我们或许能读懂遥远的故事,感受生命的延续。从根雕作品,到山水草木,不管哪一种生命状态,根雕园里的一切都在讲述着人与大自然循环往返复的光阴的故事,难怪这里会成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绿化:让生活更美好

  徐谷青至今单身,根雕是他的全部,但其实又只是他的一部分。他说,人的一生就像是水的旅行,源出山林,归于天真。最初从大山的深处大树根须里渗出,变成一汪清泉,好奇心驱使它出山,变成涓涓细流;进取心推动它成长,汇入江河;责任心成就大业,投身浩淼的大海;平常心又让它回归自然,变成天上的云,飘回到最初生它养它的那片山林,化成清清亮亮的雨珠,滋润着山林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

  “玩树根的人都爱种树。”在徐谷青的提醒下,我们惊讶地发现,钱江源头开化人都有着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不管在城里,还是在乡村,房前屋后,只要有空地,都会种点什么,哪怕是一些盆栽的花草。而在开化山乡,经常可以看到清代流传下来刻有“封山、放生河、禁采矿”字样的百年石碑,听到“谁偷捕野生鱼、盗伐封山林就要受罚”等村规民约。

  每年的3月12日之外,开化还有自己的植树节——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那是1982年,时任开化县委书记吴海松与县领导班子达成共识:山区县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必须把绿化造林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一抓到底,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开化县作出决定: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县委领导都要带领全县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33年来,开化县委多次换届,但是,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县委领导带头上山义务植树的传统从未间断,33年来累计植树2000多万棵。

  2000年,开化县又在全国率先确立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按照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要求,开化县关停了近200家造纸、水泥等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壮士断腕”之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4亿元,每年减少税收3000多万元。

  齐溪镇位于钱江源头,上世纪70年代末曾造出全国有名的“万亩林场”。依靠“种种砍砍”,木材经济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近年来,随着钱江源头的名声日益响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前来“走走看看”。旅游资源日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我家的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都是在这几年买的,新房装潢就花了十多万元。”齐溪村村民郑日明说。昔日的庄稼汉,现在也办起了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近3000人次,纯收入近8万元。为了让游客“走走看看”更舒心,村民们还在旅游沿线的山上种下了530多亩石榴、桃子、杨梅等果树。“等这些果树长大,满山鲜艳的花果,呈现在游客面前的将是一个彩色钱江源!”

  十多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以贯之的努力下,开化县立足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和谐发展之路。目前,开化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全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

  今年3月,开化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建设国家东部公园的决定。“开化人有百年的生态梦想和探索。”开化县委书记鲍秀英表示,要把全县打造成一个“国家东部公园”,以此为载体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

  生态文化,这是钱江源头人民的共同追求。在生态上的执著和韧劲,这里头又让人看到了徐谷青的身影。其实,开化人一直视徐谷青为钱江源头土壤孕育的精灵。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钱江源头,种树的故事 2014-05-23 浙江日报2014-05-2300012;浙江日报2014-05-2300009;浙江日报2014-05-2300011;3471533 2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