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桐庐 围绕“五个美” 打造“最美县”

  围绕“五个美” 打造“最美县”

  文/丁谨之

  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桐庐是传世画卷《富春山居图》的诞生地,也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翻开历史画卷,李白、白居易、苏轼、王阳明、张大千等先贤名士、文豪画匠在富春江畔流连忘返,留下了2000余篇诗词华章和众多山水名画。

  如今步入桐庐,可见的不仅是“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乡村旧景。这里正在逐步崛起一座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县城里高楼林立,乡村中庭院清幽,城乡协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独占鳌头。

  人在桐庐,可徜徉在山水秀色中,探瑶琳仙境,访严子陵钓台;也可休憩在农家风情里,喝杯本地红曲酒,尝尾富春江鱼鲜。擦亮旅游的金招牌,桐庐积极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力保一江秀色、乡间古韵。美丽乡村放飞美丽的生态经济。

  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百姓安居,怡然自得。一年一度的“桐庐百姓日”,推出幸福家乡欢乐游、欢乐大舞台等十多项精彩活动,为群众带来欢乐和实惠,谱写和谐生活的乐章。

  “中国画城”桐庐县正沿着“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绿色发展道路不断前进,“中国最美县”将绽放在碧水悠悠的富春江边。

山水依依生态美

  桐庐县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人口40万。境内生态良好,风景如画,富春江、分水江流贯全境,森林覆盖率达72.2%,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在340天以上。

  一江秀色属桐庐。走进瑶琳仙境,可体验“全国诸洞冠”的神奇瑰丽、如梦似幻;寄情山水之间,可攀“江南第一名山”大奇山、登“江南九寨沟”白云源;感怀先哲,可去全国十大钓台之首的严子陵钓台,感受隐逸文化的遗风。

  桐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在这个商业味道浓厚的时代,桐庐没有直排的污水,没有垃圾河、黑臭河,它仍然是个“好风吹皱一池绿,白鸟点破千山青”的好去处。而且,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更多了一份“鱼稻乡中乐岁丰”的繁荣。

  未来,桐庐的主要河道将逐步由能游泳向能饮用转变,全年空气质量将以优良天数为主向优质天气为主转变,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标准也将由试点区向示范区转变。画城桐庐,将迎来又一次美丽升级。

  ——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整治提升石材、铸造、化工、电镀等行业,关停拆除一批温室水产、畜禽养殖场。

  ——年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城镇污水管网两个“全覆盖”。

  ——出台“不准砍一棵树,不准填一座湖,不准卖一块石,不准挖一粒沙,不准出让一座石塘” 的“五个不准”决定,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

  ——积极推进“三江两岸”景观保护与建设。

  ——深化矿山复绿、珍贵大树进百村等工作。

  ——壮大民间环保志愿者队伍,组建村级环保协会,开展“无保洁员”村试点。

统筹发展城乡美

  桐庐之美,既有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之美,又有乡村田园风光的质朴之味。

  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桐庐大力实施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战略,让山水成为城市之魂。近年来,桐庐积极启动老城区改造提升,大力打造杭千高速入城口、迎春南路精品示范街、富春江水利风景区、滨江商住综合体,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城拔地而起。

  城镇兴起,乡情仍在。不管是在孝义文化浓厚的荻浦村,坐拥千年历史的深澳村,还是浸润在爱莲文化里的周敦颐后裔聚居地环溪村,随处可见黛瓦白墙的马头墙,青石铺就的驿道,苍遒有劲的古树。

  通过城乡统筹,桐庐大力推进 “美丽乡村” 建设,积极打造5条乡村风情带、5大乡村风情节、25个风情特色村,已率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全覆盖,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程,实现了富春江桐庐段出境水质好于入境水质,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县。去年,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首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全省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现场会等相继在桐庐召开。

  ——按照“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整个桐庐,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每个镇村”要求,大力推进风景桐庐建设,努力打造全域大景区。

  ——开展老旧小区、危旧房、里弄小巷和物业管理等“四改联动”,实施城市管理“五无”新政,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全覆盖工程,连线成片打造乡村景观带,配备村级规划管理员,强化“环境、服务、文化、产业”四位一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民创收致富。

  ——以创建全省第一批无违建县为载体,结合四边三化等工作,深入推进“三改一拆”行动。

  ——实施城市管理无占道经营、无乱停车辆、无暴露垃圾、无乱贴广告、无乱搭乱建等“五无”新政。

绿色环保产业美

  百里春江最美处,来至桐庐不愿行。依托明清古村、江南民俗和自然风光,桐庐大力发展“赏花经济”、民宿经济,成功打响“烂漫桐庐”的品牌,成立全国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芦茨湾,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美丽乡村逐渐成为农民创收致富的新源泉,既建设新农村,又经营新农村,今年2月央视《新闻联播》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块状经济活跃的桐庐,也是全国笔类生产基地、民营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和民营快递之乡。发电设备制造、精细化工、医疗器械、针纺服装、制笔、快递、皮革箱包已成长为主导产业,浙富水电股份、龙生汽车部件股份等企业纷纷上市。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浪潮,桐庐积极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一座由20余幢大楼组成的迎春商务区已经展露英姿。如今,比利时海格林国际贸易集团中国总部、上海融高投资、浙江华睿投资等众多商务和金融机构纷纷进驻,迎春商务区正成长为最具潜力的杭州近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在县城东侧,一座占地37平方公里的科技园区正在崛起。由文化创意园、科技孵化园、信息软件园、通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园中园组成的富春江科技城,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高科技人才前来创业,正逐渐成长为杭州市科技西进的新引擎。

  如今,桐庐不仅成为杭州郊区台资企业最大集聚地之一,还吸引了东芝、通用、松下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澳门励骏国际酒店、剪湖和天溪湖旅游综合体项目、杭州商学院、浙江女足训练基地等项目顺利推进,为桐庐的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深入实施块状经济升级等四大计划,落实 “四换三名”等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培育快递物流、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生态居住、文化创意、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大力开展“重实体、兴实业、办实事”活动,努力发展低碳产业、做强实体经济。

  ——在加快桐庐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容提质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推进新的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目前富春江科技城、迎春商务区、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富春山健康城等四大平台建设提速提效,中欧国际城、英飞特、颐居富春山等一批新项目正在落户。

  ——切实抓生态资源转化,依托美丽城乡、荣誉品牌、山水环境等资源,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文脉悠长人文美

  桐庐自古人才辈出。唐状元施肩吾,诗人徐凝、方干,现代中国画坛一代宗师叶浅予,皆由这片灵山秀水养育。这里还有远古时代桐君悬壶济世的传说,有范仲淹泼墨而作的《潇洒桐庐郡十咏》,还有黄公望、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李可染等众多国画大师笔下的传世之作。

  和谐养人,人文养心。走进“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桐庐,你会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落点,都具体指向提升农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唤起农民的生活幸福感,先贤的艺术灵光,也照亮了文化创新的一方晴空。剪纸、越剧、故事、小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焕发出夺目光彩。在人文气息的浸润下,桐庐人的精神更加饱满。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涌现出最美村民董祖良、最美护林员吴金法等一批模范人物,诚信、友善、责任、奉献的社会风尚在这里得以传承。

  ——切实加强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

  ——挖掘利用小品、故事、越剧、剪纸等特色文化,扎实推进文化礼堂建设,率先实现图书馆乡镇分馆和行政村农家书屋两个全覆盖。

  ——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丰衣足食生活美

  在漠漠水田中伴着白鹭耕作,在午后哼着小调、切磋棋艺,在夏日傍晚闲聊摘瓜。桐庐人的日子像山水田园派的诗歌,惬意而悠闲。

  近年来,桐庐积极压缩公务支出用于民生保障,深入实施惠民工程。紧紧筑牢“三个不让”,即“不让桐庐的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不让桐庐的群众因为大病而过不上温饱生活,不让桐庐的老人因为空巢而无人照顾”民生保障底线。一年一度的新春慰问金,让全县近6万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喜笑颜开。大病致贫困难群众帮扶公益金,为贫困家庭雪中送炭,带去了温暖和希望。以养老互助为主,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各界助老的“1+X”养老服务新模式,让农村老年人足不出村就可以安度晚年。“967000”百姓热线24小时响应,免费提供各类服务,成为市民和企业衣食住行、政策信息咨询的好助手。

  110社会联动体系编织起细密的平安网络,让桐庐的群众安全感和平安工作满意度位居杭州市前列。自觉践行群众路线,通过率先开展“基层走亲”活动,建立健全昼访夜谈、“四个是否评干部”、乡镇干部住夜值班等密切联系群众十大机制,以转变作风来回应群众期盼、解决民生难题。实行“政府开放日”活动常态化,邀请群众走进政府、开展政民互动,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融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桐庐 围绕“五个美” 打造“最美县” 2014-05-22 浙江日报2014-05-2200009;浙江日报2014-05-2200008;浙江日报2014-05-2200007;浙江日报2014-05-2200010;浙江日报2014-05-2200013;浙江日报2014-05-2200014;浙江日报2014-05-2200011;浙江日报2014-05-2200021;浙江日报2014-05-2200012;浙江日报2014-05-2200016;浙江日报2014-05-2200024 2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