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潮生活

拇指大的西瓜、椰子般的茄子、摘下就可吃的生菜

瓜菜种博会让人大开眼界

  记者 颜伟杰 通讯员 厉宝仙 俞圣威

  本报讯 拇指一样大的西瓜,椰子般大小的茄子,更独特的是种辣椒和茄子的大棚内,竟挂着一篮篮盛开的鲜花……

  5月18日,在萧山启幕的“第六届中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上,一系列新、奇、特、优的瓜菜新品种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而一些让人倍感神奇的瓜菜栽培、管理技术等现代化智能农业技术,也让人大开眼界。

  大棚化身童话王国

  像拇指大小的西瓜,这个在微博上颇火的新品种,如今已经挂在了浙江的田头。在勿忘农示范区大棚内,“拇指西瓜”这个来自于荷兰的新品种,吸引了许多人驻足、拍照、尝鲜。

  纤细的瓜藤沿着攀爬网攀爬,每个枝节间长出一个个如同拇指般大小的西瓜“卖萌”地挂在枝头,它与普通西瓜有着一模一样的外形和皮纹,只是个儿浓缩了。勿忘农基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拇指西瓜”口感略带柠檬味,酸甜可口,维生素C含量极高。

  与“拇指西瓜”相邻。“哇!这茄子好大啊!”不时有参观者发出惊叹,也有人开玩笑说,“这个茄子品种一旦推广种植,将来烧烤店的烤茄子可从两人份直接升级到6人份了。”棚内的工作人员介绍,这茄子品种也是从荷兰引进的,外形硕大,今年是首次在基地试种。

  瓜菜大棚化身成了童话王国,这与大力征集品种不无关系。据了解,本届种博会组委会共征集到145家国内外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选送的茄果类、瓜类、甘蓝类、白菜类等新优品种1423个。从去年10月开始,基地内的工作人员先后将这些品种播种、育苗和种植,至今年4月种植才结束。

  除了新鲜品种外,唤起了老杭州人儿时记忆的杭州油冬儿菜、西湖莼菜、乌皮青仁大豆等一批地方种质资源也相继亮相。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良种选育的基础,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种类繁多、类型丰富,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再加上新品种的长期定向选育及集约化推广栽培,品种内基因源日益减少,不少地方品种资源濒临灭绝。

  本次种博会展出的菜豆、豇豆、瓠瓜、丝瓜、南瓜、甜瓜、辣椒、茄子、马铃薯等9种蔬菜作物34个优势地方品种。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些地方种质资源已成为当地产业化开发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地方品种累计种植面积36.7万亩,初产品总产量11.1万吨。

  “植物工厂”很奇妙

  每年举办的“中国·浙江瓜菜种博会”,已成为菜农们看品种、选品种、引品种、学习种植新技术的主要场所。今年种博会的创新园区里,有一栋玻璃“植物工厂”很特别,那儿没有一把泥土,却长着郁郁葱葱的蔬菜。

  与以往的无根栽培类似,“植物工厂”里的生菜,根部都浸泡在营养液里,生菜生长所需要的阳光、湿度、温度均有智能化控制系统调控,系统会定时定量自动供给营养液,为其补充养分。

  不过,更先进的是,如今有些品种的生菜不用浸泡在营养液里也能照样成长。工作人员介绍,长时间浸泡在营养液里,会导致生菜缺氧,如换成用持续不断的喷雾,让蔬菜的根茎一直被喷雾淋到,同样可维持营养生长。这种方法更科学、更智能、也更节水,不仅减少了种植风险,也能更方便、更直接地控制营养源。

  当然,无论哪种方法,由于所种生菜不接触土壤、化学粉尘和杀虫剂,连空气也被过滤,只通过蓝光和红光照射,因此干净到可以直接生吃。

  “植物工厂其实是作为一种技术储备,表明有这种生产能力。其最大的用处是可以在一些恶劣环境下栽培出新鲜蔬菜,如潜艇、沙漠、雪山等地,现已成功选择出3个生菜品种可栽培。”工作人员如是说。

  而参展的其他农产品种植模式,与“植物工厂”相比,也不相上下。同一作物实行统一播种育苗,统一定植标准,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观察记载和产量测定标准。工作人员介绍说。

  整个展示示范区域内,都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黄色诱虫板、防虫网等设施和技术进行诱虫杀虫。设施栽培区整个生产过程,采用农业信息化和自动化肥水灌溉系统进行生产管理。在展示区内,新品种、新设施、新农艺实现了有机结合,有效展示了生态、节能、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如此全方位的展示,会不会让客商挑花眼呢?据了解,本届组委会还邀请专家们,对新优品种进行全程现场指导和考察,专家组已经根据田间展示瓜菜品种的性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参展的各类品种中,推介了 73个丰产性好、品质优、抗性强、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菜稻轮作”收入增

  每届种博会上展示、发布的优良瓜菜新品种,由于种类多、门类齐、生育期长短各异,使得作物茬口搭配有了更多可能性,从而也为前来选种的瓜菜生产合作社、种粮大户提供了充分的选择。

  从嘉善县魏塘镇马家桥村赶来参加种博会的农户许建新告诉记者,如今,当地许多农业企业的连片大棚内都挂满了瓠瓜。“上半年大棚内种瓠瓜,瓠瓜收后种晚稻,既保粮,又保供,还能减轻土壤连作障碍,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三者得到有机统一。”

  这一种植模式得以推广的关键是瓠瓜品种好,收入主要靠瓠瓜。嘉善县农经局经作站站长陈福权介绍,瓠瓜平均亩产约1万余公斤,加上一季水稻,全年亩均收入超万元。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开始采用了“瓠瓜-晚稻”为主的“菜稻轮作”模式。

  据介绍,前两年在种博会上展示的瓠瓜新品种——“浙蒲6号”,具有极强的耐低温弱光性,且商品性好,又早熟,十分适宜冬季大棚种植,被嘉善农业部门引进后,“浙蒲6号”已成为嘉善及周边地区的“千斤粮万元钱”模式的主栽品种。

  据省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胡美华介绍,在“千斤粮万元钱”高效种植模式中,菜稻茬口搭配是关键。目前,全省推广的“千斤粮万元钱”多熟制种植模式有6大类50余种,应用面积较大的当数“大棚瓜菜(或草莓)-水稻轮作”、“露地蔬菜-水稻轮作”等模式,推广应用面积已达70多万亩。

  不过,胡美华也提醒前来选购瓜菜品种的农户,只有生育期合适的瓜菜品种搭配,才能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目标。我省的“大棚瓜菜-水稻轮作”模式,主要还是以番茄、茄子、瓠瓜、西甜瓜等瓜菜为主栽品种。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1 瓜菜种博会让人大开眼界 2014-05-21 3474618 2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