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城市风道如何引风驱霾

绍兴,等风来

  见习记者 梁嘉琳

  记者从绍兴市政府获悉,在近日审议通过的《绍兴市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开展城市风道研究”。这标志着绍兴继杭州之后,成为我省第二个拟建设“城市风道”的城市。古城何以引风?清风何以驱霾?雾霾何以根治?记者历时数月,采访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士。

  古城何以引风?

  水乡“会呼吸的痛”

  初夏时节,空气中飘散着樟木的淡香。

  上月,绍兴遭遇3月中旬以来首次连续两天以上的空气污染,诸暨更是出现了重度污染。5月4日,省环保厅通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和管理考核预评估结果,绍兴市在11个设区市中排名全省第六,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只有55天。

  记者从绍兴市气象局获悉,去年12月上旬,绍兴市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雾霾过程。其中,7日至8日局部地区能见度低于50米。

  大雾之下,有人郁闷,有人尴尬,有人“捉急”。当时上任不到半年的绍兴市环保局长更是“躺着中枪”,在市级部门(单位)正职领导干部社会化评价中,以82.19分在执法监督类干部中排名垫底。“网上轻纺城”官方微博就疾呼:“绍兴是亚洲最大的纺织集群地之一,咱纺织人‘不乱排污,拒绝雾霾’。”

  绍兴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近期将从绍兴风向、地理环境、城市规划建设、工业布局等角度,开展规划城市风通道(又称“风道”或“通风廊道”)可行性调研。

  该局一位气象分析师打了个比方:“夏天,人站在两幢高楼之间,就能感觉到‘穿堂风’特别大,这两幢高楼之间的弄堂,就可以理解为‘风道’。当前,城市楼房越建越高,污染物随风飘散时常常被楼房阻挡,就会在主城区大量积聚。未来,我们可以顺应城市主导风向,在城市内部构建一些能够贯通城市,并与外围郊野直接沟通的大型城市通廊,将市郊相对新鲜洁净的空气导入城市,在风压的作用下,把雾霾等污染物‘吹’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上海、杭州、武汉、广州、贵阳等城市提出开辟城市风道。例如,上海在规划建设浦东新区时,特意规划了一条250米宽的世纪大道作为上海的“风走廊”。杭州也计划从钱塘江引风,结合总体规划中的河流、道路、绿地形成的6条生态带,建设城市风道。

  绍兴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绍兴城市风道专项规划由绍兴市政府批复出台前,我局将在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具体地块出让项目的审批中严格把关,为风道预留出空间。”

  清风何以驱霾?

  并非有“道”就能通风

  记者来到钱塘江畔的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在2010年,这里受德国专家指导,将排涝河建成宽约五六十米的“绿色走廊”,把清冽海风引入工业园区,实现内陆与海洋的空气对流。3年多过去了,这里已从化工园区转型为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电子电器的国家级开发区,但该通道始终不容厂区侵占,得到合理“留白”。

  但该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新钢也承认,尽管这条试验性“风道”建成时间早于杭州、绍兴市区,但由于开发区内厂房和排涝河两边防风林的高度均不足,“穿堂风”无法形成,每逢冬天遇到钱塘江北岸飘来的污染物,整个工业园区还是灰蒙蒙一片。

  “上虞试验”说明,辟风道远比挖水渠复杂,并非有“道”就能通风。

  绍兴市气象局有关人士解释说,在一个主城区内部,交错纵横的主干道和街道可分别作为风流动的“动脉”和“毛细血管”。然而,由于宽度不够、朝向不合理、下垫面阻碍较多等因素,现实中,它们难以达到驱除雾霾的效果。

  记者查阅文献后发现,穿越城市的直线型河道可作为城市通风道,但曲折的河流则难担此重任。立交桥、高架桥也会成为通风的最大局部障碍。此外,上世纪80年代,出于冬季保暖考虑,一排排坐北朝南的阻断式建筑拔地而起,虽然挡住了西北风,如今却也阻止了污染物扩散。

  就在上个月底,绍兴通过《绍兴市城市发展战略纲要》,将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定为“一城三片、一江两岸”,并把曹娥江作为绍兴通江达海的城市气脉。绍兴市规划局办公室主任高峰向记者透露,关于城市风道的初步设想,就基于“一江、两岸、三楔”的空间格局。“一江、两岸”指曹娥江以及曹娥江两岸纵深地带,“三楔”则指绍兴西南部鉴湖绿楔、越城区东部湿地绿楔、北部镜湖绿楔,无论是钱塘江、曹娥江的江风还是三个绿楔的郊外风,都有望被引入主城区。

  不幸的是,绍兴主城区内高楼不多、马路不宽,难以形成“弄堂风”;古建筑布局不规则,加上弄堂弯弯曲曲、杂物堆放,不仅很难通风,在冬季还容易形成静风区,成为脏空气滞留的“元凶”。一位退休的城市规划专家建议,城市中心区“寸土寸金”、城市规划没法大动,但可以通过“三改一拆”、沿路环境整治,确保弄堂、街衢的“微通道”;并将主城区的少数断头河、断头路重新打通,让城郊风吹进城里。

  除了“一江、两岸、三楔”方案,其他受访专家还建议,将现有贯通各个县(市、区)的国道、省道,或者将主城区内部的主干道作为城市风道。对此,绍兴市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均表示,需要委托第三方学术机构进行深入研究。

  雾霾如何根治?

  上风口不容有污染带

  绍兴市环保局副局长徐丽东的职责,是把生态环境的代价降到最小程度。他告诉记者:“绍兴全市北临钱塘江南岸,西面、南面、东南面都被群山包围,依山傍海,上风上水。过去,夏天从山里吹来清凉的山风,冬天从海上吹来清新的海风。如今,随着北部产业发展带的兴起,以及钱塘江北岸石化、铸造产业的大量堆积,而雾霾高发的秋冬季节盛行偏北风,脏空气就被带到了主城区。”

  上虞、越城的群众却反映说,“如果引的是脏风,还不如不引风。”“上风口的污染带不治理,光搞风道是没什么花头的。”绍兴市气象局呈送给市政府的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也承认:“总体上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污染是元凶,气象条件是帮凶’。”

  绍兴市政协常委周能兵已连续3年提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他向记者直言,尽管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禁止化工企业和重污染企业新入驻,但当地仍有116家化工企业、40家医药企业、12家印染企业,排污总量可观。他建议对现有的印染、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整顿,不能达到排放标准且不能转型升级的企业一律关停。在工业园区等企业集中区域,要建立纵横交错的绿化生态隔离带,以阻止工业区气味向城市上空蔓延。

  转机,已经到来。上月底通过的《绍兴市城市发展战略纲要》已对北部产业发展带提出了新定位:“以绍兴滨海新城开发建设为重点,提高产业集聚集约程度和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北部新兴产业带,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绍兴,等风来 2014-05-21 3463164 2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