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杭州葵巷社区帮扶困难群众就业

不同的故事 一样的温暖

  本报讯(通讯员 沈佳杰 记者 袁艳) 走进杭州葵巷社区的“阳光公益大舞台——景泰蓝工作室”,学手艺的居民正在专心致志地绘图制作景泰蓝作品。这间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如今已经成为社区失业人员、残疾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众重新融入社会的通道。

  今年45岁的全海英,被大伙亲昵地称为“英姐”。当初,全海英也曾承受着失业的痛苦,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她得到了到杭州市总工会学习景泰蓝制作手艺的机会。学成归来后,社区向她递来了橄榄枝——请她担任社区景泰蓝工作室的指导技师,帮助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学习景泰蓝制作工艺,社区还专门腾出一间办公用房,作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场所。

  37岁的胡晓菁患有智力残疾,她的母亲带着她来报名,希望女儿能在这里学一门手艺。刚开始,母亲每天早上要送她到工作室,中午还得给她送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胡晓菁慢慢开朗起来,病情不断好转。现在,她可以独自来画室,中午自己热饭。更让她母亲惊喜的是,女儿的作品还在杭州市总工会巡展中被评为优秀作品鼓励奖、社区文化节阳光旅游大篷车巡展优秀奖。

  刘璐因病不能工作,年轻的她曾经失落颓废,工作室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在这里,她学到了技术,也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她的身体渐渐康复,而且成为工作室的骨干,除自己制作作品外,还成为一名教员,向别的学员传授制作景泰蓝的技术。她的作品《水天一色》被评为杭州市总工会阳光公益大舞台巡展作品奖,作品《霜重色更浓》被评为精品奖。

  社区干部介绍,为了帮助这些困难群众重拾生活信心和就业信心,葵巷社区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同时又通过作品拍卖、居民订购、工会收购等形式,帮助他们把作品推介到社会,增加收入。成立4年来,该工作室工作人员由最初的3人发展为20人,参与培训人数已有100余人。现在,工作室的学员平均月收入近800元。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不同的故事 一样的温暖 2014-05-21 3478398 2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