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运输管理存有疏漏——
“定时炸弹”何时拆除
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盛相良
发生在320国道桐庐县境内的运载四氯乙烷车辆泄漏事故,引发社会对危化品运输安全的广泛关注。所幸杭州和桐庐县有关部门处置及时,才有效化解了事故对社会的危害和影响。
随着现代工业和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危险物品在运输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通报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2亿吨危险化学品来往运输。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对危化品需求也较大。尤需引起关注的是,危化品运输车辆就像一个移动的“定时炸弹”,一旦发生意外,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饮水安全、环境污染等带来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如何让危化品的运输管理更安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事故小,影响大
来自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我省现有危险货物运输企业657家,危货专用车辆13619辆,驾驶员和押运员各1.4万人左右。
在桐庐的危化品泄漏事故发生前,杭金衢高速公路浦江县境内也发生了一起危化品运输车泄漏事故。5月7日晚,在一起三车追尾事故中,一辆小货车翻车并起火,一辆运送有毒化学物质氢氟酸的危化品车泄漏,两人因吸入氢氟酸中毒身亡,一人因轿车刮擦不幸遇难,还有4人重伤。
“氢氟酸有毒,还有极强的腐蚀性,所以事故造成的伤害特别大。”现场处置的消防队员告诉记者,当他们赶到现场时,从槽罐车内逃出来的驾驶员和押运员,全身赤裸着躺在地上,皮肤上仍残留了不少氢氟酸。尽管消防官兵赶紧用水清洗他们的身子,但两人还是因抢救无效不幸遇难。
这样的案例不少。今年2月22日,一辆装有50余桶化学品苯乙烯的半挂货车,在高速公路天台县境内侧翻,导致部分化学品泄入河道内;今年2月27日,在青田县温溪洲头村路口,一辆危险品运输槽罐车顶部盖子脱落,造成部分浓硫酸外溢……
“幸亏有关部门处置及时,才减少了对社会的影响。”省消防总队司令部高级工程师王伟分析,相对于交通事故总数来说,危化品运输事故相对较少,但事故的社会危害不可低估。
管理松,事故多
我省一直重视危险货物运输的管理,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与运输,登记与事故应急救援,对危险化学品单位的监督检查以及相关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那么,危化品车发生事故原因在哪里?“大致可分为人、车、行驶环境这三类,最可控的因素是驾驶员的操作技能和状态,其次是车辆的技术状态。”省运管局货运管理处负责人分析,首先,客观地说,危化品运输点多面广、流动分散,仅靠外部监管难以实现;其次,源头管理难以落实,企业为降低成本时常违规超载、混载;再次,部分当事人心存侥幸,甚至对新的技术监管措施存在抵触心理,影响网络监控技术的应用效果。
少数企业违规,加之有关部门监管不严,也容易引发事故。业内人士透露,根据规定,企业和送货单位都要按规定填写运输清单,但是不按照程序填写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少数审批监管部门也有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
“为加强监管,我省所有危化品车辆都安装GPS,并由企业自行监管或委托专门机构进行动态监管,一般监管系统都有自动报警功能,但也不排除一些人在晚上人员车辆较少、发生事故下降的时间段,存在麻痹大意的可能。”该负责人表示。
协同管,共防治
危化品事故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其危害往往很大,预防意外发生势在必行。
省运管局有关负责人说,由于这类车辆特殊,加之对司机要求高,普遍存在招司机难、收入不高的现象,而出事故后,所在公司和有关部门往往把责任推到司机身上。他建议,有关部门要平衡权利、责任和义务,吸引更多有风险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让司机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
技防和监管也同样要跟上。省安监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宁波已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监管信息系统,它整合了交通、安监、公安、质监等相关管理资源信息,能够实时跟踪危化品车的道路运输、灌装情况,加强源头控制,减少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同时,有些地方还给危化品车辆安装了“防泄漏安全系统”新型呼吸阀,当槽罐车倾翻时,保险阀会自动封住呼吸阀的通气口,避免物料流出。
不仅如此,各地协同配合也格外重要。目前,浙江、江苏、上海已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和相互通报制度。但是,危化品运输是全国流动的,仅长三角地区信息共享远远不够。比如,这次发生在桐庐的泄漏事故车辆,危化品灌装地在安徽,我省就无法及时掌握运输的相关情况。对此,专家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进一步确保省际之间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