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新浙商

红海之滨升起玻纤梦

巨石埃及项目全线投产

  记者 夏丹 通讯员 魏平 张潘丽

  本报讯 植根古运河的中国玻纤巨头巨石集团,这次,将触角伸到了红海之滨。

  5月18日,埃及首都开罗往东130公里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里,巨石集团年产8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全线投产。此次全线投产的一期项目总投资2.23亿美元,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大型玻璃纤维池窑生产技术,建设工期22个月,是迄今中国在埃及投资金额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的工业项目,也是中国在海外建设的首条大型玻纤生产线。

  “埃及项目是巨石实施全球化战略标志性工程,不但填补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玻璃纤维制造业的空白,对中国玻纤工业全球化布局也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建材集团负责人表示。

  筑梦埃及,谋定欧洲

  18日,埃及首都开罗最高气温超过30℃,有点炎热。埃及时间早上8时,穆罕默德走进巨石埃及工厂,开始一天的工作。25岁的他,如今是巨石埃及工厂的一名一线工人,负责拉丝工作。“在这里工作能学到很多东西,收入也很不错。”目前,埃及工厂里,像穆罕默德这样的埃及员工有800多名。

  “筑梦埃及,始于无奈。当欧洲玻纤巨头们多次对中国玻纤掀起反倾销诉讼后,‘把工厂建到国外,以巨石国外工厂产品供应国外客户’,被提升为集团的发展战略。”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项茹冰说。

  尽管已时隔近4年,回想起2010年9月的那场反倾销诉讼,项茹冰依然记忆犹新。当时欧盟委员会做出初裁:对中国进口的玻璃纤维粗纱、短切纱产品征收高达43.6%的惩罚性关税。这也是继土耳其、印度之后,西方玻纤跨国巨头针对中国玻纤产业发动的第三轮没有硝烟的贸易大战。

  “加上原先7%的进口关税,上述出口欧洲的玻纤,总计要缴纳高达50.6%的进口关税。虽然在中国方面的积极应诉下,终裁结果判定的反倾销税税率为13.8%,较初裁结果43.6%的临时反倾销税率大幅下调,但它让我们认清了现实,更坚定了我们必须走出去的决心。”项茹冰说。

  海外工厂建到哪儿?2011年底,在对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进行考察和比较后,巨石决定在埃及建立玻纤生产基地。“埃及与欧盟签有边贸协定,同时还能兼顾印度、土耳其两个曾对中国产玻纤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市场。另外,埃及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欧洲,且紧邻苏伊士运河,港口运输十分便利。此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低廉的天然气和工业用电价格,都深深吸引着巨石。”项茹冰说。

  “以往,巨石走的是‘以国内资源供应国外市场’的老路子。经过多年发展后,这一方式碰到了瓶颈,眼下只有走出去,在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市场的同时,将国外的人才、土地、能源等资源也为‘我’所用,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在不同场合,巨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毓强反复强调这一点。

  在埃及工厂里,除了技术领先,还采用了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倡导员工和公司共同发展的管理理念。未来3年,公司将逐步实现管理岗位本土化。

  先拓市场,后建工厂

  去年年底,埃及工厂成功点火,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截至当前,公司销售形势良好,今年3月工厂产销量更达到了100%。产品通过客户前期测试后,反映良好,已开始全面增加订货。”伍强说。

  埃及工厂的开门红,得益于巨石集团“先拓市场、后建工厂”的全球化发展理念。从2005年设立巨石香港公司,到2011年巨石美国公司成立。短短几年间,巨石已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5家海外公司,在国外拥有了稳定的市场和客户群体,建成了较完备的全球营销网络。

  近年来,为了向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公司全球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水平,巨石积极实施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实现大型生产线的全球布点。

  未来,巨石将根据市场变化,分步实施再投资3亿美元,在非洲打造一个年产20万吨的世界级大型玻璃纤维生产基地,以满足周边地区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全球布局,成为世界玻纤行业的共同选择。早在十多年前,世界玻纤三大巨头美国欧文斯康宁、PPG和法国圣戈班,已在全球进行产业战略投资。而国内同行中国玻纤、泰山股份等已纷纷在印度、中东投资,设立分厂和海外分公司。

  巨石走出去,势在必然。正所谓与狼共舞,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市场舞台。

  创新驱动,品质成长

  今年一季度,巨石玻纤完成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6.56%,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1.89%。而埃及项目的成功投产,将成为巨石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

  1995年,在行业专家眼里,巨石只是一家颇具创新与变革意识的浙江本土企业;2004年,巨石集团玻璃纤维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成为“亚洲第一”、“世界五强”;如今,巨石已成为世界玻纤的领军企业,在规模、技术、品牌等方面拥有了较强的话语权。

  在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巨石主动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顺势而为实施“控制国内总量、优化现有存量、调整投资质量、增加国外产量”。

  自2008年以来,巨石集团玻纤规模始终保持在100万吨左右,没有新的增量。与此同时,中国玻纤行业产量增幅从2010年的24.9%,2011年的7.8%,2012年的3%,呈逐年递减的态势,总量基本得到控制。

  在控制存量的同时,巨石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产品研发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玻纤配方——E系列,自诞生以来,已连续开发出多代产品。其中,高性能玻璃纤维E6,更替代了传统的玻纤配方。一经出世,风靡全球。投放市场以来,广泛运用于风力发电、电子电器、防腐管道、汽车工业等领域。今年开始,高强、高模量新一代E7玻纤纱实现量产,可为客户提供更佳的复合材料解决方案。

  埃及项目,只是巨石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目前,巨石正在加紧研究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投资环境和经济政策,并在时机成熟时陆续启动新的海外项目,探索出一条‘工厂在海外,收益在家乡,资源用境外,回报在家乡’的跨国企业发展之路。”张毓强表示。


浙江日报 经济·新浙商 00010 红海之滨升起玻纤梦 2014-05-21 3476217 2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