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第一个看到浙报的人——
羊忠:印制多彩人生
【讲述人】羊忠,1969年生,磐安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印刷工
【记忆档案】
27年来,我几乎每天都跟机器、油墨还有《浙江日报》打交道。
1987年,浙江日报社到磐安招印刷工,我和30多个老乡一起被招进来。那时,报社的印刷厂还在现在的大院里。我们这批人,一部分去了轮机房,另一部分去了排字房。
从山区来到杭州,第一次看到轮机房的机器,我很激动。那时候,用的还是铅印机。印刷前,排字房里要先排版。
别看一个个铅字不起眼,一块排好的铅板大概有25斤重,然后是浇铸、印刷。我跟着师傅学习铅印机的操作,当时我们五六个人管一台机器,我负责调整墨色。那时,《浙江日报》只有四个版,发行量也没现在大。我们一般晚上11时左右开印,几个小时就可以印完了。
但是,老式的铅印机油墨乱溅。3个小时印下来,整个人就像是煤炭工人一样,除了眼睛和鼻子外,脸上、手上都黑乎乎的。碰到修理故障,更是全身黑乎乎。油墨还很难洗,要狠命地搓洗才行,为此我们尝试过很多工具,丝瓜、海绵、尼龙袜……
夏天很热,但车间里电风扇不能对着吹,否则会吹走纸张;冬天很冷,车间里也不能用火炉,因为纸张容易着火。我工作不到一年,报社购进了三四台桑拿胶印轮转机。印报纸用上了胶印后,印刷质量明显提高,报纸平整,文字更清晰。这些机器都是进口的,没有中文说明,我只能慢慢摸索,一个个按键死记硬背。
20多年下来,从小型机到大型机,从铅印机到胶印机,印刷设备越来越先进,现在我们已经换成了高斯纽斯兰的胶印轮转机。印刷厂也从大院里搬了出来,搬到了江南巷,后来又搬到了拱墅科技工业园区。
一次次扩版,发行量越来越大,我们下班的时间也越来越晚,现在一般每天早上6时能印完。印刷工都是长年夜班,日夜颠倒,工作很辛苦,当年和我一起进报社的老乡渐渐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
我可能是每天最早看到完整的《浙江日报》的人。这么多年下来,自己所在的班组一直负责《浙江日报》的印刷,我对它很有感情。《浙江日报》从黑白、套红变成现在的全彩。在一张张报纸上,我感受到了报社的变化,也感受到自己劳动的价值。
在全国报纸印刷质量检测中,《浙江日报》连续14年被评为优质报,连续9年的精品报。2010年拿到了全国第四名,2011年至2013年又拿到了全国第三名。我也在全国印刷行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拿了一些奖项,这些都是对我工作的最好奖励。
【幸福语录】
别看我头发都花白了,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我想,管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印好报纸,把好质量关,看到每天的报纸从自己手上印出来,心里特别的高兴和自豪,这就是劳动的意义吧。 (整理:记者 沈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