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宁波博物馆获最具创新力奖

忙里偷闲,泡在博物馆

  本报宁波5月19日电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莫意达

  昨天在江苏南京举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场城市庆祝活动上,宁波博物馆脱颖而出,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共同被授予“2014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评委们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它,是一个‘参与’百姓生活的博物馆。”

  在这里,不必提故宫博物院,就是与那些成立几十年的省级博物馆相比,宁波博物馆也实在太年轻了——满打满算,到今年底也只有6岁。在博物馆界,年轻可不是什么优势,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藏品少、关注度低。然而,年轻的宁波博物馆却给百姓另一种更亲近的感觉。

  宁波市民李蕊的假日常与博物馆分不开。早晨,她到博物馆随便浏览,在报告厅里听讲座,她感兴趣的是中外绘画等文艺评说。听完报告,就在博物馆餐厅点上一份美食,慢慢品尝。

  “安静地坐在陶艺室里,双手沾满陶土,一心关注着一个陶杯的成长……”这是李蕊最享受的时刻。有时,她会把作品带走。她说,博物馆还有绘画、雕刻等“体验场”,往往一下午的时光不知不觉就溜走了。

  玩累了,挪几步就是休息厅、咖啡馆或酒吧,李蕊在这儿结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称“博馆友”,一起晒太阳聊天。

  无数个李蕊,就这样与博物馆息息相关,平淡却真实。这是宁波博物馆独辟蹊径打造的新型休闲博物馆,他们的解释是:“博物馆既是一个公众获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应当是向各年龄、各阶层公众提供欣赏娱乐的场所。

  长久以来,博物馆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文化殿堂和教育场所,人们对于博物馆功能的认识还局限在收藏、研究、教育上,严肃的博物馆远离了时尚休闲。在今天,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人们在闲暇时间从这里获取心灵的滋养,满足求知、审美和休闲的需要,与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并行不悖的。

  从博物馆的休闲功能出发,宁波博物馆发现,展览还要让普通百姓看得懂。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道,他们曾进行了一次10万份问卷的调查,核心问题只有一个:“你想看什么展览?”结果显示,百姓想看的主题展览,趋向于历史和民俗特色,宁波当地历史更受欢迎。

  于是,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展览接连出现:常设展区是“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人们从泛着幽光的青石路、朴实厚重的老房子、灵秀生韵的民间工艺中,找回了这令人梦牵魂绕的老宁波。“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则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展现了7000年来宁波的历史发展,浙东文化、商帮文化、藏书文化一一罗列。这些展览,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普通观众能够理解并接受的文字、声音、图像等,既能深入,又能浅出。

  不久前,江南明清文房工艺精品展开展,85件文房用具都是珍贵的古董,如一个清乾隆年间的竹刻笔筒,造型朴素而俊秀,作者邓渭,号云樵山人,是乾隆时期嘉定派竹刻的第一高手。为了让专业的文物知识可感可视,宁波博物馆特地还原了旧时的场景———在展厅中设计了一间文人书房,将文人闲适优雅生活的“玩好之物”摆设其中,用它们来还原历史场景,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直观地体味文人雅士挥毫泼墨、行文作画的肆意与洒脱。

  一位参观者留言说:“感受了如何将这些雅玩之物配以雅致的家具,营造出一个美感的书斋,我便对每个用具的历史产生了兴趣。”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忙里偷闲,泡在博物馆 2014-05-20 3476138 2 2014年05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