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空间大
vs 不是单一庞大市场
高继胜:谈到老年地产,这十年我没少跑过。我去过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真正成规模的老年地产真的不多。倒是有一些低调的,跟地产结合的规模更小更精致的老年地产项目。
动辄十几万平方米的老年地产需求根本不可能。政府要卖高价地,你怎么做老年地产。老年地产的问题没人少探讨。孟晓苏做过一个反向按揭的办法,走了十几年,走到今天,我觉得前途还是渺茫的。
现在看看文化地产还有旅游地产,虽然是两个老概念,但真正做得好的也不多,如果有兴趣挖掘这里面的空间,我感觉前景还是比较大的。
宗卫国:万科现在正在做养老地产,像随园嘉树差不多将近两年了。这个市场和我们之前的认识是一样的。
一开始做养老地产的时候,我们就清晰地认识到,千万不要把养老市场当做下一个中国市场中单一庞大的市场。中国健康产业市场差不多有10万亿的规模,但是包含十到二十个行业:可能有5千亿的护理市场,5千亿的保健品市场,大概有1万亿或者2万亿的养老地产市场,可能有1万亿的居家护理市场等等。通过我们的研究,这个市场可能不会像中国的住宅市场、商业地产一样,单极发展,从几千亿到上万亿,然后一路高歌猛进,通过各种各样信贷松动的刺激,变成今天8万亿的巨大市场份额。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关注养老市场呢?是因为这个趋势在,这个趋势就是中国人口红利的趋势。60后今天也有50多岁了,70后40多岁,再过10年,这些人过了50岁、60岁,在这个年龄段拥有社会财富超过社会平均数的人,迈入老龄化阶段的时候,可能会催生出一个市场空间。
它就跟今天所说的首置首改的需求是一样的,首置是刚性的,有钱没钱都要买一套房结婚。而改善性需求,如果限贷、限购了,就会等一等。但是养老这个市场也许是反过来的,50多岁要买一套房子去享受人生,我可以等一等。到了80岁需要照顾的时候,这就是个刚性的市场。因为中国这一轮城市化带来很多副产品,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副产品就是把中国原来的家庭结构给打散了。对美国人来说,什么是好城市,哪里有机会进入就是好城市,今天中国也一样,于是北京、上海就成了好城市,雾霾、堵车,一样没有阻碍每年80万人进入北京,一样没有阻碍每年70万人进入上海。为什么?因为有就业机会,有经济活力。因为这样城市化的进程和就业机会而迁徙的结构,原来的家庭照顾关系已经在改变了,大量的照顾需要靠社会等方式去解决。这个其实是刚性需求,这个需求总要有一个场所的,它跟住宅市场相比也许是反过来的。
今天的这个市场,我们做是盈利的,也许是因为良渚文化村的土地是十年前拿的,所以成本也比较低,利润还不错。也许很多企业拿了今天地价的成本再去做养老,利润不高,甚至很难赚钱。但是还是有这么多企业进来做这个事,其实是大家共同看到了趋势,这个趋势就像到了更高年龄的时候,首置需求和刚性需求是一样的,它是一个刚性需求,躲不过去,需要每个人都去面对的一个事情。回过头来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谁能够在这个市场中占据一席,或者能够在市场中获得比较好的收益和回报。养老市场不缺钱,不缺地,其实是缺能做好业务的有能力的人。今天我们对于养老市场的认识,第一,在于这个市场不是类似于住宅市场的单一市场。做好养老,它不仅需要有盖房子的人,而且需要服务的人,更需要做配套的能力,我们为了做随园嘉树这样一个大型养老社区,自己建了护理院,实际上是半医疗性质的。我们还建了随园嘉树的护理学校,能够保证不断培养培训合格的护工和护理人员为这个社区进行服务。我们还要建符合长期、短期的不同产品,甚至我们和浙一合作,要把浙一门诊部搬到良渚来。最终你要在这个市场当中生存,可能需要一整套体系的能力,不是单一的,像住宅市场这样把资源整合在一起,买到地,融到钱,委托很多乙方把房子盖出来,再通过代理公司卖了,这个市场未来可能更分散,对能力要求更多一点。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和准备的话,我是觉得以房地产的心态去做它,可能往往会觉得这个市场是收益很小的一个市场。
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养老地产其实是一个增长非常迅速,而且非常可观的市场。过去两年,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在可以预见的五到十年内,它可能就像一个刚出生的住宅市场一样,增长速度每年倍增。去年杭州1600亿的房地产市场,我相信养老地产份额不足2%、3%。未来随着人口和财富的转移,其实这个市场还是一个巨大的增长性市场。包括刚才说的物流地产、养老地产,其实地产本身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也是为经济活动做服务和配套的,我们今天所说的住宅,只是为所有城市居民提供居住配套的,未来每个行业的兴衰,地产都有可能去创造一个更新的细分市场。过去的电子商务市场,五年内催生了千亿级的普罗斯,很短的时间,它的发展非常迅速。未来每一个中国经济的转移和变化,其实对地产来说都有一些新的细分市场产生。
回过头来,再总结一下我的观点,我还是充满信心的。很重要的一点,可能需要抛弃过去单一希望这个市场再出现一个8万亿的市场,这样的市场可能确实不会出现了。未来可能是这个5千亿,那个5千亿,你在两三个市场中占据10%的份额,也活得很好。
朱立东:像开发住宅那样开发老年地产,不一定是一种方向。为什么呢?别人说以锦江岭为例,因为五六年前,甚至在两三年前,整个市场大家都是叫好不叫座,真正去买的人不多,市场的热度不高。即便现在买了,这个房子本身也有增值,但是它的增值比商品房要差,要弱,这个跟我们消费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老年地产,你说买,它是一个投资的行为,老年人消费的能力相对是弱的。同时,一般来讲家庭的子女对父母亲去买那个房子支持程度不高的。这两年一下子好了,那它为什么好呢?它主要好的是护理的那部分,为什么?因为到了这个点了,80多岁了,躲不过去了,有这个需要。所以我觉得今后运营的主体,它应该有护理的技术。我们有一大批人应该说经济上已经能够承受,现在价格也很便宜,一间房子才三千多,即使四千多、五千多,一般的家庭也能够承受,因为它毕竟只是一年、两年、三年的行为。同时大家要面子,要尽孝心,这种盈利模式相对是契合的。所以说现在护理式租的那一块要排队。前两天听说有人想退,结果后面排队有八九个;想想退掉之后今后租不回来了,他又不退了。养老这个东西是到了这个节点上,在富裕的一些城市里面,肯定是可以作为房地产市场细化里面的一个类型。但这个类型并不是主流房地产的开发。第一,它的市场规模绝对不可能说还有几万亿。第二,它的开发模式,应该不像现在做那种传统房地产的套路。第三,老年地产市场应该是逐步加速度的。
彭伟:关于养老地产,其实属于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比较前沿的研究,很多企业都在做探讨,包括我们。养老地产到底怎么做?包括企业最终的使命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怎么样转变盈利模式?
我个人的观点,传统意义上讲,养老地产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是不被接受的。
传统的观念,把父母送到养老院,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被认为不孝。为什么国外也在提这个观念,更多的是从人的生活需求方面衍生的概念,通过我们的服务和产品,让人的身心,包括健康达到更大的效率。未来养老地产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应该按照养生、长寿、健康这种领域去发展。未来做某一特殊领域的地产,它不仅仅由一家企业,或者由一类企业来做,更多的是由擅长做的一些企业去做。有些企业他们擅长做细分的,就是因为协作的概念,而不是说一个企业一家独大,整个链条全部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