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背景
住宅工业化的意义在于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国外发达国家的住宅工业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是住宅工业化形成的初期,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20世纪70~80年代是住宅工业化的发展期,重点是提高住宅的质量和性能;20世纪90年代后,是住宅工业化发展的成熟期,重点转向节能、降低住宅的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资源的循环利用,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实际运用操作案例是香港从1953年开始启动以建造公屋为代表的住宅工业化项目。1992年,我国正式提出迈向住宅工业化,开启了住宅工业化的中国之路。至今,全国已先后批准建立了27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其中包括: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集团、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万科企业股份公司等。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13年1号文的形式,转发了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附件1),文件重点要求充分认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并将“推动建筑工业化”列为十大重要任务之一。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152号)提出,到2015年:
建筑工业化建造体系初步形成;建筑工业化技术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集群,新建2~3个国家级建筑工业化基地或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
全省预制装配式建筑(PC建筑)开工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以上,保障性住房单体建筑预制装配化率(PC率)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