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今日温州

文章导航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 温州,一座城市的质量精神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 温州,一座城市的质量精神

  文 赵成功 方志成

  温州,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东瓯名城。相传筑城时,有神鹿衔花而过,故名鹿城。如今,东方神鹿温州,凭借“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质量精神,成为全国质量建设的先行者。

从打假治劣到质量强市的

风雨历程

  质量,曾是温州之痛、温州之耻。1987年,杭州武林门的一把烈火烧毁了5000多双温州产的劣质皮鞋,萌芽中的“温州模式”遭受严峻考验。

  知耻而后勇!也正是这把大火唤起了温州人的质量觉醒。1993年,温州在全国率先实施质量立市战略。1994年,温州颁布《质量立市实施办法》。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政府颁布实施的质量建设地方性法规。1995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向全国转发了《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办法》,由此推动全国性质量立市工作。

  至今,温州质量立市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从一个假冒伪劣的重灾区转型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地,“温州制造”成为质量与品牌的象征。温州质量工作也成为全国质量建设的一面旗帜,先后3次荣膺“全国质量立市先进市”,2次上榜“中国十大品牌之都”。全市拥有42张国字号产业基地金名片,38个中国名牌产品,57个中国驰名商标,4家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

  “没有质量立市,就没有温州模式”,成为温州人民的共识。

  敢为人先的温州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并未停止。“十二五”时期,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质量的内涵日臻丰富,温州将“质量立市”上升为“质量强市”。2012年,温州再次走在全国前列,成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单位。温州质量工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确立质量强市战略核心地位

  温州,始终把质量发展战略摆在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位置,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质量工作机制。

  2011年,温州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制定《温州市质量强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了“345质量计划”,即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建立健全“四大体系”,全力建设“五大工程”,为“十二五”温州质量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

  成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单位之后,温州市政府印发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为创建工作制定了路线图。同时,将创建工作纳入温州“六城九市”联创工作,进一步确立质量强市战略的核心地位。2012年12月,温州召开了高规格的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动员大会。

  以考核为抓手,温州出台了《质量强市工作考核办法》,将质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之中,作为领导干部考绩的重要内容。

  温州建设质量强市更是一场“立体战”,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龙头,温州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质量建设格局。纵向为质量强市、质量强县、质量强区、质量强镇、质量强业、质量强企“六强争先”,横向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四方图强”。温州的质量强市建设,正以比质量立市更加恢弘的气势扎实推进。

创新推进质量强市创建工作

  回顾近3年来的质量强市建设历程,温州着重做好“建机制保障质量发展”、“塑文化弘扬质量精神”、“保安全坚守质量底线”、“优管理追求质量卓越”、“惠民生实现质量使命”、 “勇创新探求质量规律”等六篇文章,并以创新的举措推进质量强市创建工作。

  温州积极弘扬质量精神。提炼出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温州城市质量精神口号,并设计启用了全国首枚城市质量精神标识——“鹿跃地球”,广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使得温州城市质量精神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同时,广泛认真组织开展“质量月”活动和中小学质量教育活动,弘扬温州质量精神,传承温州质量文化的前沿阵地,也使质量意识走进千家万户。

  温州的质量诚信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从2002年起,温州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温州诚信日”, 出台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温州市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和质量失信惩戒制度,稳步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工作,质量诚信体系得到建立健全。

  2013年,温州开展全国首个城市“质量年”活动。通过“质量精神大宣传、质量知识大普及、质量项目大建设、质量安全大整治、质量水平大提升、质量工作大创新”,强势推进创建工作。

  温州在全国率先试水以市场力量推进质量建设。乐清小型断路器行业协会致力于推行“绿色供应商”制度,解决了原材料、半成品质量不稳定的难题。温州市市民监督团质监分团,对社会关注的质量热点问题进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承接了鞋类产品申报温州市名牌产品的审核权、推荐权。

  温州积极探索质量安全监管的新模式。组建了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办公室,建立了专家库,开展了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及时处置了一批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积极探索“大稽查”工作格局,建立部门间合作备忘机制,开展联合执法,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提高了打击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行为的效率。

  温州大学和市质监局联合组建了“温州市质量管理与品牌研究中心”,由温州大学瓯江学院院长兼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中心利用高等院校雄厚的人才优势,开展质量课题研究,组织质量管理、品牌、标准化知识培训,推进质量工程师教育培训,起到了重要作用。

  温州在质量强市建设中推行“项目工作法”。“十二五”期间,将建设101项质量强市重点项目,其中产品质量项目28个,服务质量项目27个,工程质量项目14个,环境质量项目32个,总预算投资达到440亿元。到2013年底,44个项目全部竣工,完成投资额度40多亿元,有效改善城市质量基础。

全民共享质量强市

建设成果

  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行得顺心,活得舒心,这是新时期温州质量强市建设的终极追求。在质量工作蒸蒸日上的同时,温州人民也切切实实感受到质量强市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产品质量显著提升。2013年,全市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98%,相比2010年,提高了1.98个百分点;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6%,提高了2.3个百分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4.8%,提高了4.1个百分点。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为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拥有国家质检中心5个(筹建2个),省质检中心12个(筹建1个),覆盖制鞋、电器、泵阀、汽摩配、制革、金融机具、印刷包装、塑料编织、眼镜、服务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质量技术支撑能力,基本满足全市主导产业检验检测需求。

  工程质量大幅提高。全市大中型工程和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城市节能建筑比重3年来持续提高,2013年达到16.4%。在全省率先建成的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实现在建工程质量数据网上报送,质量指标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品牌工程”不断出现,全市获得“鲁班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银奖3项,“钱江杯”118项。

  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走进鹿城区江心屿景区,该景区开通智慧旅游信息互动终端平台,通过无线网络的覆盖及连接,使游客享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便捷性、舒适性与安全性。2013年,“江心屿智慧旅游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我国第一个智慧旅游标准化试点项目。近两年,全市共建设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50个,标准化成为服务质量提升的助推器。“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259个服务业重大项目,预算投资3120亿元,目前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和投资预算均超额完成,已经建成23个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出现了一批品牌服务企业。全市拥有中华老字号8个,达标百货店4个,浙江服务业名牌3个。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扎实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化,生态县与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在摘得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荣誉后,温州正朝着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迈进。全市建成国家级生态县2个、省级生态县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9个、省级生态乡镇72个。

  质量发展为了人民,质量发展依靠人民,质量发展由人民评判。最近,具有资质的调查机构对温州市民的质量满意度开展调查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市民质量满意度83.26,产品质量满意度85.40,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84.02,房屋与基础设施质量满意度84.46,服务质量满意度83.63。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对质量的满意才是真正的满意。

  对于未来,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新亮充满信心。他说:“质量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温州质量强市战略是一项长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导,创新质量工作载体,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创新品牌战略实施,提升‘温州制造’影响力;创新‘大标准’机制,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创新公共平台构建,支撑产业转型发展。”

  从质量立市,到质量强市,温州走过了20余年的质量建设历程,淬炼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质量精神。温州,必将继续秉持弘扬这种精神,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赶超发展,再创辉煌!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 00020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2014-05-14 浙江日报2014-05-1400006;浙江日报2014-05-1400007;浙江日报2014-05-1400009;浙江日报2014-05-1400012;浙江日报2014-05-1400019;浙江日报2014-05-1400015;浙江日报2014-05-1400010 2 2014年05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