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走向共赢
戴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4日至11日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和非盟总部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我国新一届政府总理在周恩来总理访非50周年之际,在新一届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访非后的首次访非,为中非合作书写了新的篇章。
非洲在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李克强总理在非盟会议中心演讲时谈及他的“非洲观”,认为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是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也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非洲54个国家在联合国占据四分之一以上席位,是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板块,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洲资源丰富,经济增长迅速,十多年来年均增长保持在5%以上,在全球经济增长中颇有亮色。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在“给予和汲取”中实现了从规模到质量的不断升级。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2102亿美元,为1960年的2000多倍。中国连续五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非洲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
伴随中非经贸合作多元化趋势,双方合作呈现出巨大的包容性。目前,有超过25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为当地创造了10多万个就业岗位。尤其是在非洲基建领域,来自中国的投资和技术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西方在非洲的作为很难称得上楷模,中国的投入起到了积极作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非洲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从赞比亚卡里巴北岸水电站到埃塞的AA高速公路,从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到新签署的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从国际领先的中国高铁技术到中国支线飞机,中国资本、技术为非洲造就高标准的港口、铁路、公路、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提高了非洲物流、人流、资金流周转效率,助其突破发展瓶颈。
更重要的是,中国肯定和强调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这与西方的非洲观更是有本质差异。在西方眼里,非洲没有文明,只有“黑暗的历史”,现在李克强总理用“人类文明多彩一极”肯定了非洲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非洲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等,强调非洲与中国的精神是相通的。这是李克强总理非洲观中的一大亮点,这种表述将引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更好地、用更加肯定的态度去认识非洲。
李克强总理5日在非盟总部演讲时提出的“461”中非合作框架——即坚持平等相待、团结互信、包容发展、创新合作等四项原则,推进产业、金融、减贫、生态环保、人文交流和安全合作等六大工程,完善中非合作论坛这一重要平台,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更将给中非合作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减贫合作方面,中国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非洲,可帮助其脱贫;生态环保合作也是一大亮点,这既是对非洲自然环境的尊重,也是中非合作可持续的重要保证;人文交流方面,中国相继推进孔子学院的创办和建设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民间交流。目前非洲已经有37所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非洲年轻人在当地的孔子学院学习汉语,这部分人将来会成为中非交流的友好使者; 安全合作方面,非洲从南到北乱的地方比较多,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还有西方势力在背后搅和。西方世界习惯在第三世界包括非洲在内的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导致非洲人内部互相打,而中国与西方最大的差异,是中国素来“劝和不劝分”,促进他们团结,维护稳定……
毋庸置疑,当前中非关系正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中非关系既是休戚与共,又是共同发展,也是文明互鉴,作为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关系始终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平等互利基础之上,中非加强合作,不仅有利于各自发展,也有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正如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致辞时所说:“金字塔和万里长城都不是一个人建成的”,对于中非而言,团结协作才能实现共赢。
(作者系前中国驻加纳使馆政务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