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浙江经济:积蓄能量再出发

  朱李鸣

  纵观一季度浙江经济,正在积蓄更多向好向上的能量:

  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在持续提升。虽然高速增长换挡为中速增长,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增收、消费信心、生态环境效应明显。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6.3万人,同比增长0.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4%,就业总体保持稳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7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6.9%和7.8%,接近和高于经济增长。一季度,全省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9.39,继续运行于“乐观”区间。其中,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评价的消费者满意指数为105.50,较去年下半年上升2.15点;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预期的消费者预期指数为111.98,较去年下半年上升3.47点。满意指数和预期指数双双上升,表明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信心明显增强。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4亿元,同比增长13.1%,比去年同期增速高2.8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力在持续提升。1—2月,我省规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93.4亿元,增长22.6%;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8.1%和10.3%。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31.8亿元,对全省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7%。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1.7%,新产品产值率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反映出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产业结构素质在持续提升。三大产业看,2013年我省服务业比重已提高到46.1%,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3749.3亿元,首次超过同期第二产业,同比增长7.9 %,高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速1.4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8.3%,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工业增长结构看,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29、885和8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8.5%和9.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高出0.6、2.3和3.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3.6%、33.1%和33.3%,比去年同期均有所提高。高耗能行业增加值952亿元,增长3.5%,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看,实体经济投资和有科技含量的投资比重在提高。一季度服务业投资2613亿元,增长20.6%,增速比1-2月提高1.7个百分点,占投资的比重为63.4%。扣除房地产开发外的服务业投资增长25.3%,继续高于服务业投资增速。服务业投资增速和比重仍然在三次产业中领先。民生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推进,促进了基础设施投资的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基础设施投资897亿元,增长20.2%,增速比1-2月提高2.1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幅高出4.1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1.8%。投资的科技含量在提高。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3%,占工业投资的63.8%,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85亿元,增长11.1%,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6.2%,比上年同期的25.7%有所提高。

  市场微观主体活力在持续提升。一季度规上工业中,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2%和9.7%,增幅分别高于全部规上工业2个和3.5个百分点。1-2月,小微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0.9%,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7.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与小微企业活力有所增强。更为可喜的是市场主体创业活力在增强。一季度末,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77.9万户,同比增长9.25%。其中在册企业110.8万户,同比增长19.34%;内资企业107.8万户,同比增长19.88%,注册资本总额5万亿元,同比增长18%;个体工商户已达到260.9万户,同比增长5.37%,资金数额1660亿元,同比增长16.42%;企业集团2492户,同比增长7.55%。全省新设企业4.5万户,同比增长47.06%,新设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4.35万户,同比增长50.90%。

  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高速增长累积的产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解决还难于“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以环境整治、市场压力倒逼转型升级,需要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需要更好发挥民营经济和市场活力优势,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突出“稳”字,通过控风险保证经济增长平稳,避免大起大落。一是严控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波动风险。要加快对三、四线城市存量商品房数目的盘查摸底,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通过进一步平衡供需矛盾避免土地价格大起大落。二是严控企业资金链风险。应建立区域性担保债务清算机构和政府引导基金,对担保圈内龙头企业的担保债权和担保债务进行切割、分类,寻求同一企业担保债权和担保债务之间轧差,对于无法轧差的担保债务可将担保责任转移至政府引导基金。对于担保圈内效益较差的企业,可以“债转股”为主要方式做好应急预案。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上市发展“中小民营企业集合债券”。三是严控地方债务违约风险。健全市、县、乡三级财政纪律约束机制,建立全口径债务统计制度并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

  突出“活”字,通过促改革消除制约供给和需求的障碍。要更大力度激活民间投资进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快构建覆盖“建、管、退”的政策保障体系。明确各市拿出一定数量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面向民间资本招商,探索民间资本以优先股方式进入存量资产。在省级层面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实施方案》。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理顺政企关系。对企业投资进行事前引导、事中服务和事后追责,淡化行政审批制度中的所有制差别,建立涵盖政府体系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要大力推进农村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户,以此为基础探索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条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的具体方式。要加快地方财税制度改革,提高收支效率。对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财政专项资金设置竞争性分配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依托“营改增”试点省份,对三产比重大的企业使用更低档次增值税率。提高中小企业年缴纳所得额门槛标准。

  突出“新”字,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强化有效投资和高质量浙商回归。完善重大项目储备、招商和推进机制,建立和完善园区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加大要素资源保障和统筹力度,优先保证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率高的重点企业和项目获得土地配置,鼓励“零土地”招商和“零增地”技改。择优支持有确定投资空间的新产业做强做大。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引导企业积极研究、开发和引入工业领域治水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工业和新服务。以杭州、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市场换能力,培育我省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进入智慧政府建设和节能环保监测等领域。依托消费热点培育新兴服务业。推动建设免税消费服务区,推进“宽带浙江”战略,依托文化休闲旅游的快速增长构建集旅游、休闲、养老、健康养生以及户外体育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生态公园,创新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使用,试点推进社区大学的兴办与运行等。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研究员)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浙江经济:积蓄能量再出发 2014-05-12 浙江日报2014-05-1200008 2 2014年05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