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天下·看时事

“461”勾勒中非合作美好未来

——专家解读李克强总理非盟演讲

  据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 侯丽军 张媛 王慧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5日在非盟总部发表演讲,提出“461”中非合作框架,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

  专家认为,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对非政策主张,描绘了中非合作远景规划,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去年访非时提出的“真、实、亲、诚”理念,反映了中国对非政策更加成熟、战略性谋划更加完备、政策措施更加创新务实。

  合作理念:在传承中发展

  中非发展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施勇杰表示,由“四项原则、六大工程、一个平台”构成的对非合作框架,既结合了非洲国家的共性,又注意到不同国家的特性,兼顾经济、民生、环保、文化和安全等多个方面,为中非合作注入了新的血液。

  在李克强提出的中非合作四项原则中,“真诚平等相待”、“增进团结互信”是过去60年中非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共谋包容发展”和“创新务实合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非合作对中非双方和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中非双方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彼此的利益诉求,通过共同谋划、共同交流,追求互利共赢的包容式发展。

  提出“创新务实合作”,是要求中非双方将创新和务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刘鸿武说,中非关系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最终都要落到实处,要实实在在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和民生。

  李克强在演讲中对非洲的政治、经济、文明在当今世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刘鸿武说,非洲是未来世界发展新的希望所在,中国需要更加重视非洲在中国外交和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六大工程:将合作落到实处

  专家认为,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六大工程落实了“真、实、亲、诚”理念,是对过去各项对非合作举措的整合和提升,将使它们更加系统化、配套化。

  刘鸿武认为,六大工程将“实施产业合作工程”放到首位,就是充分考虑到当前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迫切需求。未来非洲的发展最终将由贸易、资源的输出向发展本土民族工业推进。现在中国正面临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这使中国有可能将一部分制造业通过金融合作工程、减贫合作工程、人文交流合作工程等转移到非洲。

  具体到金融领域,中方决定向非洲国家增加100亿美元贷款额度,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20亿美元。中方还与非洲开发银行商谈建立联合融资基金,搭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支线航空网、高速铁路网三方合作平台。“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开放的合作态度。”施勇杰说。

  前景光明:携手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

  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表示,中非贸易快速增长,下一步应促进贸易增量提质,力争实现到2020年中非贸易规模达到4000亿美元左右,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向1000亿美元迈进。

  中国前驻安哥拉大使张伯伦说,非洲国家间发展很不平衡。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非洲国家急需的,以纺织业为例,安哥拉的纺织品几乎全部来自进口。因此,中非产业合作前景广阔,对增强非洲自我发展能力也大有裨益。

  施勇杰说,中非未来合作将更多着眼工程、装备、技术等方面,双方的承接性很强。中国在资金和技术上有优势,非洲在人口和市场上有优势,中方可以帮非洲更好地实现诉求,带去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对此非洲人民是欢迎的。

  刘鸿武指出,中非合作六大工程是一个相互配套的有机整体。六大工程体现了包容式的发展,即人与自然、非洲不同国家间、中非之间、中非和世界发展的相互包容。


浙江日报 天下·看时事 00006 “461”勾勒中非合作美好未来 2014-05-07 3462622 2 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