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新闻时评

双限:还有未完事

  现在的重点是,政策已从前期合理性审视,转向具体执行层面,并实实在在影响市民生活和城市运行。新规能否顺利执行,政策初衷能否经受实践检验,哪些地方需要完善,舆情会有哪些热点,如何回应民声,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投以更大关注,切不可以为规定成功执行,便可一劳永逸。

双限:还有未完事

  轰动一时的杭州“双限”(汽车限行、限牌),尘埃落定,正式上路。杭州市民已基本接受这一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制度性变化。在今后一段不短的时间内,这一旨在改善空气质量、纾解交通拥堵,影响资源流动和城市发展的重大决策,将日夜与杭州市民相伴。

  现在的重点是,政策已从前期合理性审视,转向具体执行层面,并实实在在影响市民生活和城市运行。新规能否顺利执行,政策初衷能否经受实践检验,哪些地方需要完善,舆情会有哪些热点,如何回应民声,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投以更大关注,切不可以为规定成功执行,便可一劳永逸。

  首先,“双限”有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较之3月25日消息发布之时,已根据民意作重大修改。平心而论,如此重大决策,势必对不同群体产生不同影响。要让新政绝对公平地影响所有不同利益主体,确实很难。但如何照顾好个体自由和社会管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平衡,这应是决策者努力的方向。诸如非浙A牌照车的限行范围和时间,18岁以上杭州市居民无驾照亦可参与摇号,五县市纳入限牌范围,以个人而非家庭为单元摇号等等,这些规定尽管已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但究竟合不合理,想维护的弱势者利益有没有维护到,想平衡的利益有没有平衡效果?这不仅需要事前的征求意见,更需要后续的实践检验。一些细节甚至需要专业、精准的量化研究才能确定其政策效果,而不能由执行者随意评判。现在的限牌规定本就是“暂行规定”。相关部门理应有雅量和提前量,不怕触动决策者的权威,随时做好完善规定的准备。惟如此,“双限”才能更科学有效。

  其次,执行的公正公开透明。牌照申请报名和摇号竞拍虽由系统执行,相关部门或许自认为无猫腻可藏,但及时的信息发布和运作的公开,不可或缺。不仅每次的摇号、竞拍过程要公开,政府更需要做好解释工作:制度具体是如何运行的,如何杜绝了黄牛的牟利空间,暗箱操作为什么不可能……这些应该一五一十、不嫌麻烦地跟群众解释。也有必要提前公开地邀请群众去现场监督。很多时候,一些决策的执行为什么引发群众争议,恰恰是因为做事的部门话太少。此前北京的车牌摇号和武汉的经适房摇号,不是没有受质疑的先例,不能不引以为戒。不尊重民众知情和参与权,这种思维在现代政府运作中早已过时。只有公开透明,才能打消群众疑虑。

  最后,最要紧的是在“双限”之外,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最主要就是完善公共交通。限与不限,公众的出行需求都在那里。这一点,政府不能不正视。解决办法只有发展公共交通。这个方面,包括杭州在内的我省许多城市,都存在短腿。数据显示,杭州现在的公交承担率只有20%左右,离国家“公交都市”试点50%的标准有大幅差距。北京、上海出租车数量分别是6.6万辆和5万辆,两地常住人口分别接近杭州两倍,但出租车数量却是杭州近7倍和6倍,更别提北京、上海分别有17条、14条地铁,而杭州目前只有1条。从老百姓的出行感受看,公交体验更是远远不能让市民和游客称心。等公车等到花儿也谢了,来了车又拥挤不堪。打车好比买彩票,出租车肆意拼载、挑客、拒载乃至吸烟、吐痰也不少见。这些都是群众早有怨言的。能否舍得真金白银地投入,建设快速干道,加大路网铺设,科学设置交通路线,扩大公交车辆投放,提升公交和出租车服务质量,这些都会影响人们对“双限”的评价。

  既然群众支持了“双限”,那么政府理应加倍努力。否则,何以向百姓交代?五年治堵目标又如何实现?惟愿杭州市能深耕细作,为全省的治堵大计积累经验。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7 双限:还有未完事 2014-05-07 浙江日报2014-05-0700016;浙江日报2014-05-0700014 2 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