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杭州老城北变奏曲

——腾笼换鸟看拱墅

  本报记者 徐峻 吴雅茗 苏靖 袁华明 区委报道组 汤臻

  今年一季度,杭州拱墅区完成固定投资69亿元,同比增长20.38%。这也意味着,到6月末,该区将提前完成2011年至2015年共9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同时,拱墅区这几年来努力打造的楼宇经济的发展效应也开始显现,数据显示,一季度楼宇税收6.8亿元,同比增加54.26%。

  喜人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商贸大项目的落地,是一幢幢高端楼宇的崛起,是一栋栋老厂房的创意蝶变。伴随着一次次壮士断腕的企业迁出,拱墅区从一个杭州城北老工业区,整体腾笼换鸟,华丽转身为一个新兴都市商贸圈。昔日小商小铺的街面社区经济,正在向综合立体的楼宇经济转型。

  当我们沿着古运河一路采访时,那些沿岸拔地而起的崭新高楼大厦,与改造后的运河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在杭州的都市风情中、经济增长上,走出一条别样的轨迹。

  一出一进:迁出500多家工厂 引进商贸服务业

  退二进三,为商贸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大关路和丽水路交叉口,运河大关商务中心正在日益长高为拱墅区一个地标性建筑;附近耸立的绿地中央广场,一批新商贸大楼即将竣工。一个全新的商务区正呼之欲出。

  几年前,老杭州人对这里的记忆还是另一番景象:运河大关商务中心所在的地块,就是众多杭州老厂区的汇集地——杭州豆制品厂、杭州西湖地毯厂、杭州特种变压器厂、杭州风动机械厂……这些厂子当然早已搬迁。

  腾笼换鸟,迁出工业企业,腾出空间引入商贸服务业。拱墅区正是依靠这一战略思维实现了扩大有效投资、吸引大项目落地。一出一进之间,拱墅区实现了华丽转身。

  “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搬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建设的苏宁广场;杭州化纤厂搬走了,复地集团将在该厂蓝孔雀厂区的地块上兴建高档商务楼;杭州热电厂搬走了,吸引了河北浙商带着项目返乡投资……”拱墅区发展改革和经济局局长吴伟对近年来的变化如数家珍,向记者一一道来。

  搬迁是为了引进能级更高的服务业“大佬”。去年9月8日开始试营业的城西银泰城,是杭州最大体量的购物中心,开业当日就吸引了20多万客流量,当日营业额高达1200万元。这座商业“航母”一炮打响,成为杭州商业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也让人们记忆中的这个老工业区块瞬间有了都市节奏。

  如果看数据,拱墅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该区关停转迁了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杭州协联热电公司、杭州蓝孔雀化纤公司、杭州玻璃集团等516家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共计影响工业产值180亿元、税收19亿元。

  但是,腾出大笼子,孕育出了一个新都市业态的雏形。

  翻开拱墅区的最新地图,记者看到,在这些腾出的发展空间里,一个个商贸服务业项目纷纷落地:萍水路上的银泰城开业后,一个新的商圈正在加速成型;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今年12月即将开张的万达广场,尚未开业就已开始带动周边商业的集聚;万通中心还在装修中,其中一幢写字楼已经被整体买走……银泰和万达更实现了满铺招商。

  一走一留:搬走高新制造业 留下“和谐”产业

  取舍之间,为都市产业铺就发展大道

  刚刚过去的2013年,拱墅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5年来第一次跌破10%。

  常琢磨数据的工作人员清楚,这主要是缘于区里两家大型医药企业搬离。作为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企,前些年落户拱墅区的赛诺菲和默沙东,曾为该区带来了不少实绩和光环。

  区里对此有一份专门的分析报告,其中数据显示:2012年,两家企业创造工业增加值56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4.5%,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41%。两家企业迁出后,2013年财政减收4.5亿元;2014年全部撤离后,预计减收9.3亿元,两年累计影响财政收入近14亿元,在全区财政收入中占比高达15%。

  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高新企业赛诺菲和默沙东,难道还不算“好鸟”、还需要被“腾走”?拱墅区委书记许明说:“要留下、引进的项目,必须符合区里的发展定位,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翻烧饼,不断腾挪。要营造现代都市区,必须要引进更多都市元素、国际元素,不符合这一导向的元素必须迁出。”

  搬走了制造车间,留下的是更环保、更符合都市圈特色的产业。信息产业、文创产业、研发总部等源源不断被引进。

  “我们留下了微笑曲线的两端,制造业的研发和销售将是重点。”吴伟告诉记者,在制造业外迁的同时,一批研发、设计总部却留在了拱墅区。天马轴承的生产车间全部外迁了,正筹备在拱墅区建企业的研发总部。与此同时,一批科技研发型的企业也落户在拱墅区的相关园区内。

  位于祥园路一带的北部软件园(杭州运河广告产业园)聚集了一批国内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区里对入园企业的定位是:只能是智慧信息产业和广告产业,为的是要培育和形成与都市区要求相一致的核心产业和核心竞争力。

  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叶勇抱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曾聚集着40多家制造企业。这些年一边搬出工业企业,一边引入广告文创、智慧信息产业。“现在看来算是腾笼换鸟了。而且,园区产值从2012年的15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79亿元,没有出现因为产业结构的改变而引发总量下降的情形。”更让叶勇抱感到欣慰的是,通过产业转型,园区的税收近5年平均每年增长46.7%,真正实现了质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园区今年将完成楼宇内服务器、机房、云办公设备(云桌面、云邮箱、云宽带等)的配置,迎合都市信息产业的需求。

  壮士断腕,为拱墅换来了产城融合的发展新空间。数据显示,最近5年来,拱墅区的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在12%以上,高于地区生产总值10%的平均增速。同时,2012年拱墅区万元生产总值电耗累计下降17.96%,提前3年完成“十二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电耗下降17%”目标任务;2013年拱墅区实现单位GDP电耗降低2.21%,顺利完成年度目标。

  这是一个质量与速度相统一的腾笼换鸟,不仅打造了“金笼子”,更换来了“金丝鸟”。

  一升一降:楼宇高度升上去 工业比重降下来

  变化之中,为都市经济探索发展路径

  “运河边那些还留着的老厂房,想不到还能变成文创基地。”住在运河边小河社区的陈寿泉,见证了运河两岸的变迁。每天清晨沿着运河锻炼是陈寿泉多年来养成的习惯。看着这些老厂房成了文创基地,他特别高兴。“过去是河埠人家,还有不少应该算是棚户区居民,如今运河两岸高楼林立,配套齐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陈寿泉记得,从上世纪50年代起,运河边逐渐建起了一些工厂,因为当时的物流运输主要靠水路,通江达海的大运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岸自然就形成了“工业集聚区”,浙麻厂、杭丝联、大河造船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散落在运河两岸。如今,运河两边已形成了文创带和商贸圈。

  文创、楼宇,这些代表着现代商业文明的符号越来越多地在拱墅区涌现。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13年三产在拱墅区占比已高达70%,工业占比则持续下降。

  “丝联166”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拱墅区的特色文创园之一。园区内不仅聚集了设计等各类工作室,保持老厂房风味的休闲场所更受到时尚年轻人的追捧。从2002年LOFT49的建立开始,拱墅区文创产业迅速发展,现在已形成13个园区、5个楼宇的文创板块,2013年全区实现文创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18%。

  当文创园一一洒落运河旁,运河边的都市元素正在不断增加。人们发现,最近几年,拱墅正在变高变大变宽,正从街区经济走向楼宇经济。

  银泰城、运河上街、水晶城、万达广场、苏宁广场……一个个已经开业或即将开业的商贸项目,吸引了金融服务业向拱墅区集聚。每一个商贸综合体背后的巨额现金流,正是金融业对拱墅趋之若鹜的原因。同时,金融等产业的集聚发展,也让拱墅的楼宇经济风生水起。

  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金级认证、即将于下半年开业的杭州万通中心,早早地被基金、证券、投行、会计师事务所等“高大上”机构看上,外资银行也正商洽入驻这个高端写字楼。

  绿地中央广场,总投资约15亿元,建成后将是集高端商务办公、品牌商业街区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城市商务综合体,拟引进世界500强机构、实力企业总部、外资企业与大型企业在杭办事处。

  伴随着逐渐增多的国际元素,拱墅传递出更强的现代都市转型节奏,也使拱墅发生了颠覆性的巨大变化——拱墅区的街面经济正在大步走向楼宇经济的新阶段:面积仅87平方公里的拱墅区,楼宇总量已达230万平方米,实现楼宇税收17.3亿元,超千万元税收的楼宇达到33幢。

  十年腾笼换鸟,使拱墅从老工业区向现代都市区转型。它的经济增长节奏在变,居住、工作在此的市民生活方式也在变——运河成了城市的大公园,早晨锻炼晚上散步,无比惬意;商圈成了休闲的好去处,可以购物也可闲逛,好不自在;楼宇成了工作的好场所,优雅环境高端气质,很是舒心……

  “从沿运河而生的线形工业文明到立体的楼宇都市文明演进,从街区的商业业态向楼宇的商业业态转型,这是拱墅区迈向现代都市经济的真实写照,我们也按这个要求在努力。”许明说,一个城区的腾笼换鸟才是更高层次的转型升级。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1 杭州老城北变奏曲 2014-05-05 3451638 2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