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外教伊凡“捡垃圾”

  本报温州5月4日电 (记者 徐齐) 在温州,一位叫伊凡·戴维斯的外国人家喻户晓。伊凡是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的外教。过去3年,他每周六都会去大罗山上捡垃圾,感动了很多人。温州市民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大罗山上一座凉亭。5月1日,“伊凡亭”落成。随后,伊凡带着几个学生,第一次在“伊凡亭”旁宣传环保。

  上午8时,记者和伊凡以及4名学生志愿者一起,带着200只塑料袋、50只手套、数十个编织袋,从温州大学出发,前往大罗山。

  “这不就是那个捡垃圾的老外吗?”一路上,不少游客惊呼。行至大罗山脚,一些村民看到伊凡,熟络地打起了招呼。从温大步行至“伊凡亭”,大约50分钟的路程。到达后,记者和志愿者们已气喘吁吁,而伊凡仍显得轻松自如。“上山捡垃圾的好处可多了,保持健康体魄就是其一。”伊凡笑着说。

  之前,伊凡都是独自或只带学生来捡垃圾。今年五一小长假,伊凡决定发动游客参与进来。“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可以帮我捡一袋垃圾吗?”伊凡对经过的游客说。不少人认出了伊凡。游客表示同意,伊凡就会让他们选择大袋子或小袋子。他还会嘱咐游客,把捡来的垃圾带下山,扔进大垃圾筒——山上垃圾桶小、数量也不多。仅一个小时,200多个袋子已经分发了大半。

  记者也要了个袋子,打算体验一把。无数次弯腰、俯身,捡起垃圾。大约1个小时,记者捡了约1公里路的垃圾。腰部开始酸痛,记者决定原路折返。这时,令人沮丧的一幕却发生了:一些地方明明刚清理过,回来时,却又被人随手丢了一些垃圾上去。

  回到“伊凡亭”,伊凡和志愿者们正在“收摊”,垃圾袋和手套都已发出去了。伊凡说,这样的活动他还会坚持下去,“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现在我有了点名气,我应该借助这点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环保。”

  回来的路上,伊凡说,“比起3年前我刚捡垃圾的那会儿,大罗山的垃圾已经少了很多。希望变化来得更快些。将来,我们爬上大罗山,看不到一片垃圾,多好啊。”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外教伊凡“捡垃圾” 2014-05-05 3457604 2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