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购买力平价统计有局限

  购买力平价——一份近日公布的报告中提到的统计方法引起广泛关注,因为按照2011年购买力平价计算,世界总产出近一半来自中低收入国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美国的近九成。由此推算,中国将在今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一国经济规模与实力,能否以这一统计方法准确衡量,学界莫衷一是。

  报告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11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墨西哥6个中等收入国家跻身全球12大经济体,印度超过日本位居第三。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紧随其后,总量达到美国的87%。基于中国在2011年后的强劲增长,其经济总量预计在今年超过美国。世行高级统计分析师纳达·哈马德认为,因为高收入国家物价一般比中低收入国家要高,如果不考虑物价因素而仅通过汇率转换来比较GDP的大小,高收入国家的经济总量就会被高估,而中低收入国家经济规模则被低估。使用购买力平价工具能剔除物价差异,因而在比较国与国之间经济规模时是一种更优的办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研究部主管马库斯·罗德劳尔认为,购买力平价更适合反映国民福利,以此为准进行的GDP比较值更加稳定。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GDP按照国内价格水平以本币计算,比较不同国家的GDP需要经过实际汇率换算。然而,由于各国汇率水平不一定都达到均衡水平而且变化无常,这并不一定能反映出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成本,以此为基准的GDP比较也不一定准确反映体量对比。购买力平价试图计算出同一种商品或服务在不同国家里的不同价格之间的等值系数。比如,一个汉堡在法国的价格是4.8欧元,在美国的价格是4美元,法国和美国之间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就是1欧元相当于0.83美元。

  以购买力平价汇率为基础对GDP进行比较的结果和使用市场汇率进行比较的结果常常有很大差距。使用购买力平价汇率一般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比重,因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这些国家往往较低。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里克·西瑟斯认为,在任何时点、任何国家之间用购买力平价来比较GDP总量并没有太大意义。在他看来,购买力平价更适合用于反映各国不同的个人收入水平。比如,一个孟加拉人500美元的年收入在一个澳大利亚人看来低得惊人,但500美元在孟加拉却可以买到比在澳大利亚更多的东西。在两国商品和服务价格可比的前提下,孟加拉的可比价格比澳大利亚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孟加拉的经济体量就比澳大利亚大。

  他说,如果要用购买力平价来比较孟加拉和澳大利亚的GDP,需要将两国全境的物价水平进行比较,还要考虑到商品和服务在两国非常不一样的成本、种类和稀缺程度。国家越大,进行这种比较的难度越大。购买力平价适用于反映收入水平,但如果延伸到个人、政府支出、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由此得出中国马上要超过美国的结论未免超出了购买力平价本身具有的能量。

  摩根大通银行更倾向于把基于市场汇率的比较方法作为首选,认为这更能反映一国掌握的资源,而购买力平价方法所基于的商品价值在各国处于同一水平完全只是一种假设。事实上,由于生产要素价格、资源稀缺程度不同等原因,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值是不同的。一种商品在一国是奢侈品,但在另一国可能只是一般日用品。而购买力平价忽略了这种区别。

  除了汇率和购买力平价两种方法,西瑟斯认为,比较各国经济体量的指标应该是国民财富。GDP是一个流量概念,每年统计伊始,前一年的产出都要被清零,但经济产出一旦发生在现实中是不会被清零的,由此积累的国民财富更不会被归零,因此更能全面反映一国经济实力。

  根据瑞士信贷统计,到2013年年中,中国的私人财富为22万亿美元,美国的私人财富为72万亿美元。西瑟斯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和美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据新华社)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购买力平价统计有局限 2014-05-05 3458570 2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