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姚海根——
一粒种子
一生承诺
姚海根:作为育种人,我觉得育种工作就是为了农民的欢笑,为了大地的丰收。
陈樱之
联系采访“江南水稻育种大王”姚海根,没想到70高龄的他白天正在海南陵水南繁育种基地的田头忙碌,一直等到晚上才与他通上了电话。他说,春节过后就待在海南,由于今春气温较低,水稻抽穗推迟,至今尚未完成选种、收种任务。同年轻人一样,他每天一早亲自到田里进行观测、记载、选种,中午用餐后稍作休息,下午工作到太阳下山。姚海根讲:“为了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必须来海南方能完成一年两个育种世代。”他40年来坚持南繁北育,像候鸟一样冬至春归,年复一年;每天踏碎晨露,迎送晚霞,像蜜蜂一样只争朝夕,日复一日。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姚海根已经持续了40年。虽然年事已高,身患老年性疾病,但他没有想过要中断水稻育种科研。他说:“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我就想继续为广大农民育种。”对于获奖,他的话朴实而充满感情:“我觉得这个沉甸甸的重大贡献奖,不单是颁给个人的,也是政府和广大农民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潜心为农服务的肯定和鼓励。我感恩时代和人民培养了我,并给了我在水稻育种科研这个岗位上回报社会的机会。我是农家子弟,应该努力践行质本农来还农去。”
1965年秋,21岁的姚海根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被遴选到全国农业科研最高殿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工作,他从此就与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
深深牵挂着养育自己的那片热土,1973年姚海根回到了故乡嘉兴——具有数千年水稻种植史的鱼米之乡。他太了解粮食对于百姓的重要,也深知各种气象灾害、病虫危害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挚爱的育种事业中,坚持创新。不断培育优良水稻新品种成了他一生的承诺。
经过在寂寞中苦苦求索的6年,他的处女作“秀水48”于1979年终于面世。“秀水48”利用国外抗稻瘟病种质与嘉兴丰产品种成功配组,打破了当时育种界“丰产不抗病,抗病不丰产”的定论。“秀水48”很快成为浙江新一代当家品种,在重病区增产达 20%以上,深受农民青睐。
为了更快地研发新的优良水稻品种,从1974年开始,姚海根每年都要赴海南岛进行南繁工作,其中20多个春节在海南育种基地度过。
40年来,他亲手育成并通过国家等各级审定、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达86个,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奖励,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累计推广种植2.45亿亩,增产粮食达54亿公斤,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江南水稻育种大王”。姚海根作为基层科研单位的水稻育种工作者,育成的品种之多、覆盖面积之广、应用时间之长、应用的成效之大,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界也属罕见,成为水稻育种史上的一个奇迹。
水稻,用最原始的爱为人类默默而又源源不断地奉献着金灿灿的稻谷。姚海根毕生与水稻科研相伴相随,就像一粒扎根泥土的水稻种子,拒绝喧嚣与烦躁,选择淡泊与宁静,只是为了一个对农民的承诺,只是为了求索一个个更好的水稻品种,孕育成一片片灿烂的丰收。
人物简介
姚海根,1944年生,浙江嘉善人。从1965年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水稻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目前为浙江省水稻常规育种攻关组首席专家。1974年以来的四十年间,亲手育成晚粳“秀水”及“苏秀”、晚糯“祥湖”、早籼“嘉早”、杂交晚粳“秀优”系列水稻品种(组合)共86个,经各级审定115次,其中国家12个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