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视力”必生“负资产”
俞剑弘
这个月,日本安倍政权密集“拜鬼”。就在安倍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的次日,又有总务大臣和140名议员集体参拜。对此,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指出,靖国神社问题是日本的负资产。不幸的是,这笔负资产越来越重。28日,又有日本行政改革担当大臣参拜靖国神社,安倍则参拜了明治神宫。
今年年初,笔者在本报“国际走笔”中曾经写道:“安倍之恶在于,他不是近视,也不是短视,而是‘负视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社会这几年把“负资产”当宝,靖国神社、“神风”题材影视等沉渣泛起,安倍政权的“负视力”(即抱残守缺的错误史观)难辞其咎。
既然说到“负视力”,让我们把视野拉回到130年前。1885年,“明治维新之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提出弱肉强食的亚洲观,最终形成了其“脱亚入欧”的思想。福泽甚至赤裸裸地提出,对于中国、朝鲜这样的亚洲国家,可以像西洋国家那样将之蚕食瓜分,不用客气。
不要小看这篇2000来字的文章,它对日本、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此后百年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因为这百年里,几乎历届日本政府都将“脱亚入欧”作为基本国策。而在此文发表后仅仅9年,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日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使日本获得四倍于其国民总收入的战争赔款而暴富,却把中国推向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深渊。自1885年发端,直到1945年的这种“残邻自肥”的“脱亚入欧”,就是日本对于亚洲邻国“负资产”的积累过程!
尴尬的是,对于当下的日本而言,“脱亚入欧”已成明日黄花,“脱欧入亚”(或曰“脱西入亚”)却是关乎日本今后国运的明智选择。日本经济总量在2010年就被中国反超,而这仅是一个开始。有预测称,到2025年,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将分别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15%和10%。届时,日本的这一比率却将只有5%。
在亚洲雁阵经济中,日本一直充当“领头雁”角色,这种经济上的优越感,是对军国主义时代恃强凌弱全面优越感的一种“替代满足”。当这种优越感开始失落,而趋势又不可逆转,日本当然会有“不适应”感。这时候,政治人物的理智选择应该是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动。遗憾的是,安倍不是前者。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急需深度融入亚洲经济,但这意味着要全面清理侵略扩张历史的“负资产”。这就是安倍外交经常南辕北辙的深层原因。尤其是面对中韩这两个受其害最深,又分别雄踞亚洲第一第四经济体的邻国,安倍的精神分裂更加明显,经常是今天讨好,明天变脸。这种两面手法玩得多了,只会造成其政治信用“资产负债表”的不断恶化,直至彻底破产。
安倍急于修补中日关系,已经通过不同渠道放出风声,比如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最近爆料,称安倍开始认识到,中日政治关系陷入低谷,将给日本国家利益带来重大损害,已经开始反思其对华政策。然而,当下以安倍为首的日本政要,却在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问题上再掀一波逆流,看来,安倍的精神分裂症不是转好,而是更重了。
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二战结束近70年的今天,日本在前两个世纪侵略掠夺战争中积累的“负资产”,本应消解稀释于无形。然而,它们在安倍身上却越背越重,甚至旧债未还又添新债,实在是不可思议。难怪日本学者称安倍政府是“战后史上最恶政府”,在笔者看来,说安倍政府是战后史上最不智政府,亦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