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身残志坚追梦人

——记湖州水翔龟鳖合作社社长曹水翔

  本报记者 张丽

  区委报道组 冯旭文

  【劳动者名片】曹水翔,男,1965年出生,湖州南浔区善琏镇水翔龟鳖合作社社长,曾获湖州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春眠不觉晓”,总会在曹水翔面前失灵。

  清晨5时许,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观音堂村,一个瘦小的身影总会在约70亩的水塘边走动。只见他右前臂空空的,用仅剩的臂肘拎起重约20公斤的饲料桶,边走边用左手有规律地抓起饲料撒向水塘。

  这人便是曹水翔,南浔区善琏镇水翔龟鳖合作社社长。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都早早起床喂饲料、检查龟鳖的生长情况、修补水塘,2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我就是个干力气活的。”曹水翔说。他因过度操劳,黝黑的脸上已爬满皱纹。

  上世纪90年代初,曹水翔开始摸索特色水产养殖,很快在自家的二亩七分田上养起了200多只甲鱼。农民出身的他克服识字不多的困难,阅读书籍、咨询专家,慢慢甲鱼养殖有了起色。随后又和朋友开饲料厂,也获得了收益。

  如果说故事的开头,艰辛但有收获,一场灾难差点让这个故事戛然而止。1997年9月的一天,曹水翔在饲料厂工作时,右臂不幸被搅进了粉碎机。原本乐观的小伙子觉得天都要塌了,天天躲在家里不肯出门。

  一次,看到母亲躲在灶头边偷偷抹眼泪,曹水翔突然醒悟过来,“自己如果不努力,不仅自己要过一辈子苦日子,还要连累父母。”

  曹水翔背起行囊,先后去德清、上海、杭州等地学技术、看行情。有人劝他放弃,也有人笑过他,他总是给自己打气:“残疾人怎么了?只要我有决心,就一定能成功。”

  学成归来后,他把食宿都搬进了养鳖场,潜心钻研养鳖技术。经过艰苦细致的摸索和实践,他的温室甲鱼养殖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他龟鳖养殖池塘面积约70亩,温室养殖大棚近4000平方米,龟鳖饲养总量达到10多万只,去年取得经济效益50万元。

  曹水翔始终记着“先富带后富”的信条,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村民,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养殖甲鱼。目前已带动发展养殖户27户,去年实现直接经济收益500多万元。

  对村里的残疾人,他更是关怀备至。残疾人朱阿毛生活十分困难。曹水翔主动和他联系,建议朱阿毛从事甲鱼养殖,为他提供优质的甲鱼种苗、饲料,传授养殖经验,定期到他的养殖棚里指导。前两年,朱阿毛甲鱼塘的收益都在四五万元,去年达到16万元的收益。

  【劳动者感言】我不希望自己老了以后,一边过着穷日子,一边后悔年轻时候不肯吃苦。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身残志坚追梦人 2014-04-25 3438270 2 2014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