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文章导航

启村民智 浓乡邻情 聚万人心

文化礼堂的普陀样本

  启村民智 浓乡邻情 聚万人心

  文化礼堂的普陀样本

  宫浩 孟阿荣 周洁

  这是一片被海风常年吹拂的土地,海山积累了岁月的咸腥。如同源远流长的东海明珠,她厚重积淀。

  这里是普陀,凝聚着大海的豪迈与深厚,凭借着舟山群岛新区的东风,她正扬帆远航,驶向深蓝。而被海洋精神熏陶的普陀人,也正群策群力,建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为了进一步繁荣海洋文化,普陀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人文资源,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20家渔农村文化礼堂,到2014年底将建成31家以上渔农村文化礼堂。

  崭新落成的文化礼堂,集合了礼堂、公民素质讲习所、文体活动场所等多元功能。一座礼堂就是一座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长效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一座礼堂就是一座涵盖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的渔农民精神家园。

  文化光环更覆盖到了礼堂墙外,整个村落铸成一座文化地标,承载着渔农民的精神寄托,培育着乡村社会精神秩序,维系着东海明珠文脉的传承。

  “一村一特色”、“一堂一品味”。在打造文化礼堂中,普陀融合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建设、美丽海岛建设、公民素质讲习所建设及“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结合各村不同的乡土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建立特色展示馆,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品牌。

  启村民智,浓乡邻情,聚万人心。走进文化礼堂的“普陀样本”:有的以渔俗文化传承为核,有的以道德教化为心;村民邻里情因礼堂更加和谐,新农村建设借礼堂大放光彩。

  一座文化礼堂,一首朗朗村歌。今日的普陀,渔哥渔嫂们站在文化礼堂的大舞台上,放声歌唱他们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渔魂

  “从渔场烟波中走来,赶海弄潮是你的气派。你辛勤创业,播种理想。你勇立潮头,收获幸福……”这首《大海骄子》是虾峙镇沙峧村的村歌。在这个远近闻名的渔业村,渔俗传承成为了文化礼堂的主题。

  和煦的春日暖阳照在村文化礼堂外的小广场上。村里的男女老少乐呵呵地观赏着正在进行的“沙峧村文化礼堂抲鱼启蒙礼”。

  广场中央,8对老渔民和青少年在摆放好的渔具前,进行手把手的教习。15岁的男生庄尚臻正跟着62岁的李亚国学补渔网。“要把渔网拉得水平,这样补好的渔网才不会松掉。”李亚国细心地叮嘱着。

  庄尚臻拿着渔梭,穿得有板有眼。虽然祖上也都是渔民,但到了他这一辈,早已不识渔民之术了,眼前的一切对他来说可新鲜的很。

  “现在转产转业的多了,捕鱼的越来越少了。应该让现在的小孩子多了解我们渔民的老风俗文化,这是我们的根。”村民庄翠芬说。

  今年58岁的陈雪春19岁时曾作为“三八妇女号”的船老大,带着20多名姑娘下海捕鱼,开了女人捕鱼的先河。

  如今,她的照片被放进了文化长廊,作为村里珍贵的历史遗存向外界展览。

  “捕鱼不容易啊,尤其对女同志来说,更加辛苦。我们渔民下海捕鱼,靠得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与天斗与地斗的勇气,这和我们的渔俗文化一样,都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陈雪春说。

  历史悠远的渔民文化、吃苦耐劳的渔民精神,通过文化礼堂的浸染,结成了这一股千年渔魂,结合丰富多彩的渔俗文化表演和礼仪仪式,在渔港新区中传承。

关键词:道德

  “踏着青石的小路,穿过茂密的樟林,风情悠悠青饼飘香。啊,南岙!一个美丽的地方……”村歌《南岙放歌》里,南岙是一个幽静美丽的村庄。在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一个崇尚道德的家园。

  “夫子”在宣纸上写下开蒙的第一个“人”字,学童们端端正正地跟着写下这个“人”,一边高声诵读:“人,一撇一捺,立于天下。识字习礼,争气浩大。”

  “‘人’的一撇代表一个人的德行,一捺代表一个人的才华。希望同学们做人也要像书写‘人’字一样,端端正正,做一个正直、高尚、有修养的人。”“夫子”叮嘱道。

  这一幕正是南岙村文化礼堂的开蒙礼。从小学做人,崇德向善的风气也通过文化礼堂在全村传播开来。

  “我们通过在文化礼堂开设道德讲堂,努力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为南岙村的人文高地,每月开讲一次。”南岙村书记张瑞娣说,“因为讲的都是自己身边人的事,村民从刚开始的‘要我听’,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听’。每次道德讲堂开讲前,村民就早早过来了,讲课结束后,村民们还会在闲暇时相互交流心得。”

  村民张爱珍无微不至照顾中风在床的公公,数十年如一日,她的故事被搬上道德讲堂,成为全村人学习的楷模。

  借助文化礼堂,宣扬道德的形式多种多样。为宣传孝悌文化,建起了文化墙;为帮扶弱势群体,村里成立了由党员志愿者队伍、“五老”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巾帼志愿者队伍、未成年人志愿者队伍组成的南岙村5支志愿服务队……

  村民张燕说:“阿拉听多了道德讲堂的教育课,邻里不和、家庭纠纷少了,大家多少有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

关键词:农俗

  普陀不仅有着著名的渔港,也有着美丽柔情的农村,同样地记载着这片土地悠远的记忆。

  “我们勤劳,我们勇敢,致力于传承五匠的荣光,这是我们可爱的家乡——干施岙,不愧为最美村庄的光荣称号……”这首展茅街道干施岙的村歌自豪地夸赞着自家村子的美丽。

  在干施岙村口,有一块巨幅的广告牌,写着“中国最美村庄”。走进村庄,四处是灰白相间的清丽民房,成片的樟树林、河塘边悠悠转动的水车、奇巧玲珑的五匠馆,还有自行车道、跑猪场……一个小小的村庄,如今已经建成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美丽新农村。

  整个村庄的中心是崭新落成的文化礼堂,为干施岙村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农俗文化的内核。

  礼堂旁的一间小房里,大人小孩欢声笑语不断,游客们正在这里体验做青饼的乐趣。村民张士年正在教人们压模,他感慨道:“这些传统的东西都是祖宗传下来的,也是一种农俗文化,应该一直发扬下去!”

  “我们带着孩子来乡下玩,其实更多的是希望他们感受这种农俗文化。”家住东港城区的吴女士说。

  文化礼堂旁有个五匠馆,展示着泥水匠、木匠、篾匠、石匠和船匠这五种手艺的生活作态。馆中栩栩如生的泥人塑像更是吸引了大人小孩的目光。“我家老人以前也做过这门活计,你看多辛苦啊!”不少家长拉着小朋友说道。

  文化礼堂内,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汇演开始了。“开门红呀咯大风光,漫天喜地蒸腾出更多梦想”……村民们跳着热情的农俗舞蹈,在游客面前自信地展示着。不管是清明、重阳还是过年,结合时令节气,这些由村民自排自演的民俗表演都不间断,而正是文化礼堂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

  干施岙经济合作社书记李斌忠说:“有了文化礼堂,我们干施岙的农俗文化多了一个展示舞台,也多了一个凝聚民心建设新农村的粘合剂。”

关键词:和睦

  晚上6时许,六横镇小教场村的文化广场内已传出了阵阵锣鼓声。广场一角,五排鼓、对面鼓、大鼓、十三面锣等一字排开,村民们或奋力敲打,或鼓棒轻点,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每天晚上出来练练手,出出汗,可舒服呢!”68岁的周佑金在锣鼓队担任鼓手,一曲练罢,他的衬衫早就湿透了。

  小教场村有350多名村民,文体爱好者就超过了200人,拥有舟山锣鼓、民间乐器、现代排舞等7支业余文体队。每天晚上,用过晚餐,村民都聚集在文化礼堂前的广场上,歌舞齐鸣。

  不过,就在3年前,小教场村的夜晚还冷清得很。“村里的集体收入不多。过去吃好晚饭,村上、路口黑乎乎的。村民都窝在家里打麻将,要么睡觉,没有其他文娱活动。”村支书周华军说。

  文化礼堂建起来,从购置最简单的录音机、音响到置办了锣鼓、铜管乐器,村里慢慢热闹了起来。从村干部一家一户敲门邀请村民参加文体活动到大家伙儿每天自愿地聚集起来,这变化大着呢。

  村民周云泉因意外下肢瘫痪后,一度整年整月的不出家门。“文化礼堂的舞台搭起来后,每天不出来就难过嘞!”周云泉说。

  周华军说,文化礼堂给经济落后的村里带来的,不仅是精神生活上的满足,更起到了一股凝聚鼓舞的作用。

  “有的村民间有隔阂矛盾,几十年不说话了,但是广场舞练起来,大家在一起唱唱跳跳,互相教学,关系又慢慢好起来了。村民间的关系越发和谐了。”周华军说。

  “看今朝,教场儿女志气高,同心同德建家乡,和谐看今朝……”这首《六横有个小教场》的村歌嘹亮,唱着小教场村饱满的幸福生活、和谐的乡村民风。

关键词:延续

  中午12时多,普陀六横岛蟑螂山村的文化礼堂里,传来阵阵酒菜香。300多平方米的礼堂大厅里,张灯结彩,摆了近20桌酒席,宾客满满当当,一对新人挨桌敬酒,好一场热闹的喜宴!

  利用文化礼堂的场地因地制宜办酒席,已成为蟑螂山村的一张金名片。蟑螂山村曾是六横赫赫有名的渔村。2006年拆迁安置,120多户渔民从海边搬到城镇,虽然转产转业,但城镇生活却一下适应不了。村里也失去了收入来源,集体收入一度为零。

  “幸好文化礼堂吹来春风,不但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更让我们找到了一条以文养文、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村支书刘康健说。

  2012年下半年,蟑螂山村900多平方米的文化礼堂崭新落成。组织起了民俗特色的腰鼓队、水鼓队,定期在礼堂展演,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

  村子搬迁后,村民们要办婚丧喜事一度找不到场所。利用文化礼堂的空闲时段,将场地租给村民办酒席,收取一定租金,不是正好给文化礼堂新增了造血的功能吗?

  村里投入15万元购置了桌椅设备,出租给有需求的村民,当年净收入即达到8万元。2013年净收入达到了21万元,今年已收入5万元。

  出租带来的收入,不但涵盖了文化礼堂的维护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费用,用之于管理和服务,还给村里老年人加了福利。“每个老年人,一年有600元红包,大家都竖着大拇指说好!”刘康健说。

  在婚庆上,蟑螂山村越走越远,甚至计划打造一条婚庆产业链。其中包括厨工、帮工、古代婚庆表演等,村里十几户人家也实现了家门口的再就业。

  “双手重建新家园,勇闯市场求新业……渔歌号子里也透着豪迈,新的梦想引导新的未来……”如同这首取名为《新梦想 新未来》的村歌,蟑螂山村以文化礼堂为依托的发展梦想正在悄然孕育。

  本版照片由普陀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文化礼堂的普陀样本 2014-04-24 浙江日报2014-04-2400006;浙江日报2014-04-2400008;浙江日报2014-04-2400015;浙江日报2014-04-2400011;浙江日报2014-04-2400018;浙江日报2014-04-2400007;浙江日报2014-04-2400013;浙江日报2014-04-2400023 2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