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五水共治 百城擂台

治水先治岸 治出新江干

  江干,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独有一份与水的深厚渊源。

  钱塘江畔金江干。钱塘水奔腾而过,赐予了江干一幅春江美景,赋予了百姓江鲜满舱,书写下弄潮儿的传奇,却也给江干人留下了一道治水难题。

  丁桥因桥得名,彭埠因船埠头得名,它们见证了江干的历史兴盛;三堡、五堡因水堡得名,那里发现的古海塘遗址述说着江干人治水的聪明才智。

  江干除了地形临江的区位特点,更有江南的悠悠水韵。河港纵横交错,水域星罗棋布,全区现有河道64条,共计147.48公里,水域面积达4.78平方公里,排名杭州主城区第二,水资源极为丰富。曾经的江干之水清澈见底,灌溉了万亩良田,兴旺了水运经济。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中村”、老旧小区零散分布,河岸上可见乱搭的小棚,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民众治水的呼声日益高涨,水问题阻碍改革发展,如鲠在喉。

  江干区直面“五水共治”的艰巨任务,亮出“双清”整治的利剑。“治水先治岸”。今年,工程车将开赴河边,剑指“河道违建”。通过开展河道两侧违法建筑拆除“百日攻坚”,计划清除河道两侧违法建筑9.6万平方米。

  江干区将严打“违法排污口”,健全污水管网,削减污染源。辖区内所有河道已包干到位,河长们纷纷走马上任。今年,江干区计划消除沿河排污口362个,日新增截污量8000吨。

  清水治污,科技先行。种植水生植物、投放生物酶、曝气增氧等多种生态修复技术齐上阵,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以求重现浮萍依依、游鱼嬉戏的秀美风景。2014年,江干区将消灭12条黑臭河,创建1条市级生态示范河。

  钱塘江自古有决堤之险,暴雨天道路积涝严重。江干区的防洪排涝,迫在眉睫。今年,计划实施防洪排涝项目73项,完成22个道路积水点和3个积水小区的改造工程、7座闸站、12个河道设施改善项目、13条河道的清淤任务。钱塘江堤塘(江干段)防御台风、暴潮、洪水应急抢险预案也将重新修订,确保100年一遇钱塘江堤塘防洪安全。 (文/丁谨之)


浙江日报 五水共治 百城擂台 00003 治水先治岸 治出新江干 2014-04-24 浙江日报2014-04-2400009 2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