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左邻”农场 “右舍”吃货

“邻居录”无缝对接田头和餐桌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你发现一种安全放心的食物,并将它推荐给周边的邻居,当你凝聚的邻居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稳固,你们可以自行向农场下单,由农场定期为你们配送最新鲜的食蔬,真正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这样的故事并不遥远。创办于杭州的“邻居录”,正是这样一家致力于沟通消费者和农场的平台网站。它的创建者石怀东是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用互联网切入传统农业,我认为现在正当其时。”有着一头飘逸长发的他,对此信心满满。

“左邻”农场 “右舍”吃货

“邻居录”无缝对接田头和餐桌

  互联网式农业

  石怀东说,之所以跨界做农业,是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农耕文化。

  这个说法或许过于浪漫主义,但真正令他投身于“互联网式农业”的原因,其实是基于对“生态农业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趋势判断。

  在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3)》中,2013年,阿里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为39.40万个,农产品销售同比增长112.15%。生鲜相关类目保持了最快的增长率,同比增长194.58%;农产品的包裹数量达到1.26亿件,增长106.16%。

  “数据表明,上游从事生态农业的生产者,销售压力很大;下游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需求也很大,而且一直没有释放。它们终将通过什么渠道释放?互联网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因为互联网最大的特性就是,信息快速有效沟通。同时,它还能较快构建、凝聚用户群体,并较快建立群体间的信任度。”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石怀东对此颇有见解。

  “邻居录”与以淘宝生鲜为代表的生鲜电商有什么不同?“我们有‘四不做’。”石怀东解释,涉及到具体农业生产不做、直接销售不做、物流配送不做、线下人对人服务不做。“形象的解释,淘宝就像一个大商场,我们是商场里的导购,当然我们只导购生鲜农产品。”

  打造“食物社区”

  活跃用户“奥特蛋的蛋”,又在 “邻居录”上分享了一个新发现——产自黑龙江的土法粉条。很快,他的发现获得超过500次点赞,成为“邻居录”上获赞最多的好食材之一。

  每天,正有越来越多的“吃货”,准确地说是注重食材品质的人,访问“邻居录”。“根据ALEXA网站(专门发布网站世界排名的网站)提供的访问量,目前每天有超过3000个IP访问‘邻居录’,他们中有的会成为会员,与大家分享好食材,有的会从现有的分享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食材。”“邻居录”运营总监王小博说。

  早在2010年,石怀东就创办了网站“邻居录”。当时定位于邻居们分享各种吃喝玩乐信息的平台。几年下来,它获得了很好的点击量。在网站蒸蒸日上的时候,石怀东对其做了调整。“去年圣诞节,专注于好食材分享平台的‘邻居录’正式亮相。”他说。

  新版“邻居录”运营了小半年,效果还不错。今年5月初,“邻居录”上的核心板块“食物社区”将正式上线。王小博向记者展示了还在完善中的“食物社区”板块。

  从“邻居录”主页进入,在页面上方的一排子频道中选择“食物社区”,进入“社区”内。在这里,会有多个不同的街道,它们都由相应街道的发起人成立。而所在街道的居民,还可在街道版块上发起不同主题,比如孕前妈妈、素食主义者、烘焙达人等。

  “前面半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聚拢人气,为‘食物社区’上线铺垫。目前多数‘邻居录’用户分享的食材主要来自淘宝,我真正想要做到的是以城市社区为单位,分享推荐城市周边农场的生鲜农产品,实现社区与农场对接。”石怀东说。

  对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导购”过程,而导购的关键在于“食物社区”的营建。而在“食物社区”营建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社区发起人。发起人需要邀请到足够多的邻居搭建起“食物社区”,需要定期在社区里分享好食材,同时组织食物社区里的邻居实地考察农场等工作。

  “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将消费者结构化,分成一个个小版块。同时,将结构化的消费群体导入实体农场,或者实体农场在淘宝网上的虚拟店铺。”石怀东说。而这也正是“邻居录”的盈利模式。

  关键在做平台

  说起“邻居录”的前景,石怀东心中有一座向往的丰碑——美国生鲜电商“Farmigo”。“它的成功,就在于创新性地创办了‘食物社区’”。石怀东解释,借由食物社区,Farmigo构建了一个社区导向的食物体系,将同一个地理区域的消费者和农场连接起来,消费者能购买到新鲜、实惠、安全的食物,农场主可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农产品仓储和物流成本。

  Farmigo有四大特点:它自身并不销售农产品,仅做平台;以卖新鲜食材为核心;承诺48小时送货上门,是社区支持型农业,区域供应为主;价格优势比超市便宜20%到30%。

  “其实,近些年层出不穷的农产品社区店,同样着眼于社区居民,实现农场与消费者直接对接,但结果不尽如人意。许多社区店艰难维系,关门大吉的不在少数,如果能借助互联网及时有效采集社区居民需求信息,完全没有必要花大把租金在社区附近开实体店。”石怀东解释。

  “‘邻居录’就是要做中国的‘Farmigo’,首先从浙江开始。”石怀东说。据了解,目前Farmigo上有超过3500个食品社区,平均每周有4家农场加入其中。

  不过,担忧也不少。与美国成熟的农场相比,中国的农场数量少、规模偏小,尤其江浙一带,人多地少,优质农场较少。再则,习惯且有能力消费安全、有机农产品的群体还不够大,需要更长时间的培育。

  还有,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建立起消费者对农场的信任。“我花费比农贸市场上贵出好多的价钱购买你的农产品,你怎么向我保证农产品品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石怀东说。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左邻”农场 “右舍”吃货 2014-04-22 浙江日报2014-04-2200010;3433859 2 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