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灶头边的村庄

核心提示:在老家遂昌,在美食和美景中,我终于找到让汤显祖这样的大文豪也流连的原因。过去的兴盛成就了今日的淡定,即使历经变迁,也终将是我们心中最诗意的所在。

独山村,从800年沉思中醒来

  选在阳春三月老家之行,是受汤显祖的“启发”。据《遂昌县志》里记载,明万历年间,汤显祖在遂昌任县令时,每年春三月二,带上花酒和春鞭,下乡劝农。焦滩乡独山村是他经常去的地方,他与当地百姓一起农耕,闲暇之际,约上挚友饮酒作诗,“点赞”乡间的山山水水,这番诗情画意,让我心里对老家有了一份莫名的追随。

  独山因村口那座单独矗立的山而得名。独山犹如一座屏风,把小村与外界隔开。站在村口,你只闻炊烟味,而不见村庄。就这样,独山村在“屏风”后隐居了800年。整个村庄保持着明代的建筑,村中叶氏宗祠、葆守祠、正统古井、隆庆古井、隆庆石牌坊、明代寨墙等古建筑保护尚好。270多位村民至今还居住在这里,与古老的建筑一样,生产生活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为此,村民们也牺牲了不少个人利益,20多年来全村没盖过一幢洋房,有的一幢破房子挤着三四户人家,为的就是支持古村落的保护。

  我一直觉得,孤寂的独山深藏着厚重的岁月,在这个年代,老家似乎有点孤傲。不过,这也许就是它的“范儿”吧,不随波逐流,沉淀出宁静和恬然的气质。

【一】 鱼头与茶的碰撞

  从县城出发,四十分钟车程,独山村就在眼前。村口,已经开出了焦滩鱼头一条街,十三家鱼头馆一字排开,临江而立。远处黛墨青山,乌溪江水静静从山谷里顽强流淌,滋养着无数的焦滩生态鱼,更养育了这方土地上的万千子民。

  信步走进“尖楼鱼头馆”,鱼头馆由一幢黄泥墙改造而成,老板娘巫素英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当然少不了焦滩鱼头。一进农舍便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薄荷清香味,我们胃口大开,也顾不上吃相了,满满一大桌饭菜,居然被我们扫得一点不剩。

  巫素英土生土长,从小她就吃着鱼长大,爸爸是打渔的,小鱼自己吃,大鱼拿去卖。烧鱼头手法是祖传的。问起手艺,巫素英毫不保留,她大大咧咧地说,想烧出这个味道,需要三个条件:乌溪江水养大的鱼,独山的山泉水,还有那特有的风炉。

  无意间,巫素英说起了焦滩鱼头馆最早的来历。巫素英指了指相隔不远的一间装修比较现代的“老肖鱼头馆”农家乐告诉我们,鱼头最早是一位叫肖立雄的村民开始做的,就是这家。

  肖立雄原来是开小吃店的,因为当时那里的鱼头价格比较低廉,却非常新鲜,一些过往的客人要求他试着帮忙烧制,后来随着经验慢慢积累,味道也就越来越好,想不到的是,小小的鱼头现在竟然做出了大名堂,给焦滩这方土地带来了无尽的财富,最终从原来的两三家发展到现在的焦滩鱼头一条街,甚至还有村民到外面的城市去发展,市场越来越大。

  酒足饭饱后,我们坐在门口,望着江里几条捕鱼的小船,江风带着水的气息甜甜地拂面而过,心中会感到一种无比的惬意。巫素英泡上一杯自家种的茶递过来,茶是翠绿的,轻轻呷一口,沁人心脾,经过身与心的洗涤,仿佛是到了一个尘世之外的世界,心灵变得更加豁达和澄澈。

  此时,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里的茶和鱼头锅让汤显祖这样的一代文豪也流连忘返。

【二】 人与岁月的相守

  离焦滩鱼头一条街千米开外,就是独山村。

  中午时分,村子里静悄悄,偶见几只鸡“咯咯”觅食,几条狗在转弯处挡道,相互对视片刻,也便无声地走开。正值采茶时节,村民都采茶叶去了,连八九十岁的老人也不会在家闲着。

  我们在一个很显眼的“旌节牌坊”前停下脚步。上额枋深浮雕凤凰牡丹,下额枋深浮雕麒麟献瑞,雕功十分精细,保存基本完好。牌坊门虚掩着,轻轻一推,门被打开。一座一层的水泥房,里面还有一个大院子,住着叶家后人。

  院子里放着一张桌子,边上还有十几只小凳子,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洗干净的玻璃杯和一壶开水。院子里打扫得很干净,我们径自坐下,悠闲地喝茶聊天,小院子里面种着几盘兰花,正散发着幽香,远处是峰峦叠嶂,空气干净清新。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主人叶启贤从茶山回来。看到院子里坐着十几个陌生客人,一点都不惊讶,转身进屋为我们烧水。

  叶启贤慢悠悠地和我们说起“旌节牌坊”的来历。叶启贤太婆的太婆26岁就守寡了,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儿子,含辛茹苦把儿子培养成材。儿子长大有出息后,为了纪念母亲,上报当地官府,给母亲立“旌节牌坊”。

  “这几年,来村里旅游的人很多,每天到我家来参观的不下十人,我喜欢泡茶给游客解渴。这阵子采茶很忙,我每天早上起来烧好一壶开水让游客自己泡茶喝。”叶启贤说,为此,一年要喝掉十多斤茶叶。

  “善待客人就是善待自己,村里人气旺了,才有发展的机会。”叶启贤说,在他看来,老祖宗留下的烧鱼手艺成了一家人生存的技能,儿子和老伴都在城里当厨师,一年收入超十万。而他则不想离开这片故土,成了村里义务文保员和免费导游。

  “我们村到处都是宝贝,地上踩的,头上顶的,伸手摸到的都是几百年的东西,我们有责任守护好,保护好。”叶启贤一有空就在村子里转悠,看到有人破坏就及时制止。村里还有许多村民多年来都在默默守候着这座古老的山寨。他们犹如独山的名字一样高孤,找不到一点商业气息。行走在深山古寨,一种遥远静谧的气息铺面而来,仿佛有时间倒流之感。

【三】 记忆与现实的交融

  孤寂了800多年的独山村,最近因一台“汤显祖情景剧”火了,小村庄过去的兴盛被重新展示在世人眼里。

  “万仞飞泉挂石龙,青城如雾洗芙蓉,自非仙令鸣琴出,谁阚秋窗玉女峰”,“栖灵岩下碧泉分,石户天窗时出云,夜踏仙梯满霞气,海光初映武夷君……夜深了,祠堂的灯还亮着,传来了阵阵汤显祖的美妙诗句。叶建文、叶建周、林香明等5位村民还在排练,为几天后的文艺汇演做准备。

  汤显祖情景剧是今年刚编演的一台舞台剧,主要讲述汤显祖当年访独山村,与挚友叶澳等人一起吟诗的情景。当年,汤显祖留下了许多赞美独山的宝贵诗句,叶澳的弟弟叶梧、叶干都拜汤显祖为师,后来都考取了功名。

  “听说,闻名于世的《牡丹亭》就是在我们村里酝酿而成。”扮演丫鬟的林香明说。眼前的林香明个子不高,性格很是活泼,是村里的文艺骨干,林香明原本枯燥的生活因为舞台剧而变得充实起来。

  为了把情景剧演得更加逼真,没有舞台经验的他们时而出现在残垣断壁前找灵感,时而出现在铺满鹅卵石的街上寻找当年汤显祖的真实记忆。

  “以前不知道村里出过这么多的名人,自从演了情景剧,开始认识汤显祖,对自己村子里的人文风光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扮演叶干的村民叶建文每次排练都很认真积极。

  38岁的叶建文,从事茶叶收购,这几天他白天收茶叶,晚上还要加工近1000斤茶叶。每天晚上他掐准时间到祠堂,从不落下。排练十分投入,十点一到,拔腿飞奔回家继续干活。

  “我们要把独山村的文化和景色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叶建文言语间透着自豪。

  这并不是天马行空。独山村已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将开发建设14000多平方米的新区,预计可容纳700多户人家,目前已完成选址、测绘和规划工作。到时,村民们住到新区,还能依托深山古寨,发展旅游业,独山村那就真的不“独”了。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灶头边的村庄 00020 独山村,从800年沉思中醒来 2014-04-22 浙江日报2014-04-2200009;浙江日报2014-04-2200010;浙江日报2014-04-2200012;3442762 2 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