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观天下

东部分离倾向难息 大国博弈左右政局

乌克兰:东部决定未来

  在乌克兰紧张局势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乌克兰17日在日内瓦举行了会谈,四方达成共识,同意采取切实步骤,缓解乌紧张局势。此次四方会谈举行前,乌东部发生暴力冲突、俄与西方之间信任缺失加剧。因此,会谈前景一度不被国际媒体看好。在这样的局势下,四方取得共识实属不易。但是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文件体现的共识看似高于外界预期,但却刻意回避了各方目前最严重的分歧,在内容能否得到落实、关键难点能否得到解决方面,仍然令人疑虑重重。

避重就轻 乌局势仍不明朗

  俄罗斯上月接纳克里米亚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联邦后,乌东部三个州的亲俄民众本月6日起举行大规模抗议集会,提出在乌克兰实行联邦制、加入俄罗斯等诉求,并冲击和占领了州政府大楼等权力机关。

  乌政府将这些抗议者视为恐怖分子,并从15日起在东部地区展开大规模“反恐行动”,肃清亲俄武装人员。这场行动遭武装人员和当地一些民众抵制,双方发生冲突。

  目前,亲俄武装人员仍占领着乌克兰东部大约10座城镇的政府机构和关键设施,包括警察局、安全部门大楼、机场等,要求扩大地方自治权或加入俄罗斯。

  虽然美欧会谈前均表示寻求外交解决乌克兰危机,但它们同时加大了对俄施压力度,宣布对部分克里米亚“分离分子”、乌克兰前政要以及一家石油公司实施制裁,并指责亲俄分离主义分子似乎得到俄“支持与协调”,警告俄方若继续此类行为,将面对“额外重大代价”。

  而俄外长拉夫罗夫则强调,缓解乌克兰紧张局势、解除非法武装组织武装、在乌克兰进行宪法改革和选举,是俄方希望四方会谈涉及的内容。

  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长时间分歧严重,却能在这次四方会谈的数小时对话后达成协议,部分缘于各方刻意回避了最棘手难题。

  从表面上看,四方会谈达成的文件内容颇为简单。其实,乌克兰当前的局势非常复杂,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文件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落实起来存在较大难度。

  与会各方同意,应在乌克兰避免采取任何形式的暴力、侮辱性和挑衅行为。各方强烈谴责乌境内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种族主义和宗教偏见;各方同意解除所有非法武装组织的武装,呼吁人们从被非法占据的私人和公共建筑物中撤出,主动撤出者和上缴武器者应获得特赦;欧安组织特别监督团应协助乌政府和当地社区立即采取缓解紧张形势的措施,美、欧、俄三方同时承诺支持欧安组织特别监督团的工作,并为该监督团提供监督员;各方认为乌宪法改革进程应具有包容性、透明性和可问责性,乌各地方和政治组织应立即开启全国性对话,公众可在此过程中提出意见;各方强调维持乌经济与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各方同意就落实以上共识应采取的具体步骤继续进行讨论。

  但是文件没有规定,如果乌国内某一派别采取进一步恶化局势的行动,四方将采取哪些惩处措施;针对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种族主义和宗教偏见,文件也未提及如何打击防范。乌临时政府目前正在东部三个州展开所谓“反恐行动”,当地亲俄民众与乌临时政府都可能以四方会谈达成的文件为依据,要求对方先停止暴力,继而陷入相互指责的泥淖。

  此外,除承诺向欧安组织特别监督团提供监督人员外,文件也未提及美俄欧三方在解决乌危机中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没有建立应对意外事件的机制。各方虽认识到维持乌经济与金融稳定的重要性,但并未提及如何协助乌克兰完成这一任务。

  而在这场关于乌克兰命运的会谈中,乌克兰却成为了“局外人”。

  长期以来依赖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能源上的脆弱性使乌克兰不堪一击。而东西部地区的分歧更使得乌克兰处于分崩离析之境。克里米亚地区公投入俄的“传染效应”迅速传遍了乌克兰东部,其速度之快、代价之大是乌克兰无法承受的。以至于有分析人士称此次四方会谈是 “雅尔塔会议“的翻版,乌克兰只能等候大国协商后“宣判”自己的命运。

实施不易 大国博弈仍在继续

  尽管乌克兰问题四方会谈17日达成多点协议,亲俄派人士18日仍拒绝离开政府建筑。同样,扎营首都基辅解放广场的反俄民众也表示不会撤离。

  美国多名高级官员也轮番发声,要求俄罗斯“立即全面遵守”达成文件中的共识,否则将面临进一步制裁。

  美国国务卿克里18日与俄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通电话,“明确指出今后几天是各方落实文件内容的关键时期”,强调应“立即全面遵守文件内容……所有非法武装组织必须解除武装,从被非法占据的建筑物中撤出”。

  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18日则回应,美方威胁新制裁措施的表态无助于营造对话气氛,俄方无法接受。佩斯科夫说:“你们不能把俄罗斯当作一个问题学生看待,挥舞着一张纸,在他已经完成的任务选项上打钩……这种表态完全不可接受。”

  佩斯科夫强调,俄罗斯在靠近乌克兰的边境地区部署了军队,“部分部队以那里为基地,其余是根据乌克兰形势增援到那里的”。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表态是俄方对美国威胁进一步制裁的警告,暗示美国如果因文件没有落实而惩罚俄罗斯,乌克兰局势可能急剧恶化。

  而对于乌克兰政府来说,东部三个州的分离倾向,是目前最头痛的事情。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哈尔科夫三个州的经济总量超过乌克兰全国的三分之一,人口占乌克兰全国的一半。一直以来都有东部养活了乌克兰之说。失去了东部,乌克兰就失去了国家复兴的基础。而对美欧来说,失去了东部的乌克兰就只能是个沉重的包袱。

  因此,在四方达成共识之后,乌克兰东部各州的走向就成了决定乌克兰的未来,决定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未来甚至世界地缘政治未来的重要事件。

  分析人士指出,乌克兰既处于前苏联疆域西端最接近于西欧的部位,同时又是俄罗斯文明缘起最直接、最核心的地块。因此,来自于东方和西方的外部力量对于乌克兰局势的干预自然会大大地超过其他地缘政治条件下的国家内部治理。但是,如果乌克兰能有一个既能体现自身传统和国情、又能维持国内平衡和引导进步的政治框架,那么,外部力量的干预,未必可以像今天这样长驱直入地直接左右乌克兰的政治选择。

优劣互现 俄与美难论输赢

  在乌克兰问题上,大国的博弈并不会随着这一次会谈而终止。俄罗斯与西方也各自有牌可打。

  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使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不痛不痒。美国在许多国际热点问题上与俄罗斯相互依赖,比如核裁军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化武的销毁等问题上需要俄罗斯的配合。加之美国在战略上重返亚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也显得力不从心。应对美欧的制裁,俄罗斯并不脆弱。

  俄罗斯的劣势则深刻体现在对乌克兰的战略依赖和武器依赖。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了保护自己战略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欧盟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使得俄罗斯想要紧紧地抓住乌克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认为,目前,俄罗斯和美欧在乌克兰危机中有着各自的战略和战术:莫斯科通过“三管齐下”的方式,在乌克兰问题上有着最大的发言权,这主要体现为如下三点:第一,俄罗斯允许克里米亚入俄,对西方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第二,俄方通过乌克兰东部的亲俄势力极力加强自身在乌的影响力;第三,运用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特别是地缘优势对西方形成某种“威慑”。

  俄罗斯将借此同时实现以下三大战略目标:一是对克里米亚形成“实际控制”;二是推动东西乌克兰组建联合政府,以使东部政治力量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代表性;三是力促乌克兰在外交上保持中立,至少防止其加入北约。而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将给之前纷乱不休的乌克兰以足够的警示。

  角斗的另一边,就西方的战略选择来讲,美欧意图通过经济和外交等多种制裁迫使俄罗斯软化立场,以实现建立一个法律上独立统一、并且事实上亲西方的乌克兰。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妥协的结果将是西方获得了“面子”上的利益,而俄罗斯则得到了实际好处。

  然而,如果俄罗斯与西方未能达成真正妥协,则有可能爆发“新冷战”,国际战略格局也将会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对美国来说,与俄罗斯的对抗将使回归亚洲的大战略布局被打破。众所周知,随着华盛顿近年来将其主要战略资源投放到亚太地区,回归亚洲的战略成效已经初现;然而,如果美俄之间爆发“新冷战”,美国将被迫进行“两线作战”,从而彻底改写当前的地缘政治版图。

  对俄罗斯来说,莫斯科在短期内并不担心来自西方的地缘、经济和外交压力。在地缘上,俄罗斯在东欧具有显著的军事优势和战略影响力。在经济上,美欧除了通过冻结俄金融资产外并不能真正打击俄罗斯经济,这一方面是由于美俄贸易规模很小;另一方面则因为在俄欧贸易中,欧盟对俄能源的需求几乎是刚性的,因而几乎没有进行贸易制裁的空间。在上述情况下,西方对莫斯科的经济制裁只能流于“空洞化”。

  在外交上,尽管美国可以通过将俄罗斯从八国集团中剔除而使之孤立于发达国家,但俄罗斯手中同样握有使西方外交制裁无效的筹码,例如通过帮助伊朗新建核电站而挑动西方的神经。俄罗斯巨人目前在战术层面上占据了上风,是乌克兰危机中最具影响力的外部力量。

  然而从长远战略层面来看,俄罗斯与西方均为输家,而且俄罗斯的战略和经济损失更大。因为一旦爆发长期的冷战,与西方世界实力悬殊的莫斯科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地缘、经济和外交环境,从而使普京实现“强国梦”的希望更为渺茫。这也是普京一直以来在乌克兰问题上“引而不发”的主要原因。

  (据新华社、央视)


浙江日报 观天下 00017 乌克兰:东部决定未来 2014-04-21 浙江日报2014-04-2100010;浙江日报2014-04-2100017;浙江日报2014-04-2100030;浙江日报2014-04-2100028 2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