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观天下·环球眼

非洲新晋第一大经济体,恐怖袭击却越来越猖獗

尼日利亚:非洲新贵的反恐困局

  近日,非洲国家尼日利亚恐怖活动十分猖獗。14日晚,尼东北部博尔诺州一所女子学校遭武装分子袭击,100余名学生被劫持。而14日早些时候,尼首都阿布贾刚刚发生一起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200多人死伤。

  分析人士认为,尼日利亚极端组织频繁发动袭击,可能是对近期政府清剿行动的报复,进而影响明年的总统选举。尼日利亚今年已经超越南非,成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恐怖主义活动在这样一个国家肆虐,非洲反恐之任重道远,可见一斑。

爆炸绑架同日降临

  尼日利亚官员和目击者称,14日晚,在该国东北部博尔诺州一所女子学校内,恐怖组织“博科圣地”的武装分子绑架了100余名学生。该组织最近加大了对博尔诺州的袭击力度,其头目曾于上月发布视频,威胁要绑架学校里面的女孩。

  尼日利亚官员表示,遭到袭击的学校是距离博尔诺州首府迈杜古里以西130公里处、齐博克镇上的政府女子中学。周一晚上,数十名武装分子乘卡车闯入该校。当时,学校的学生正在宿舍里。这伙武装分子与守卫学校的士兵发生交火,并最终将女孩们从宿舍中拉出来,推上了卡车。

  事发时,当地居民听到了枪声和爆炸声。一名目击者称,武装分子的火力明显强过驻扎在学校的士兵。齐博克镇居民迈纳说:“袭击者大约是晚上9时到镇上,他们直奔学校,与驻扎在学校的士兵发生枪战,杀死了两名士兵。”一名逃脱的女孩对媒体说:“三个男人闯入我们房间,让我们不要慌乱。我们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袭击者。”另有目击者称,袭击者在逃离的时候,还放火焚烧了镇上的房屋和商铺。

  而就在14日上午早高峰期间,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刚刚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一座拥挤的客运车站连遭两次爆炸袭击。71人遇难,受伤124人。

  发生爆炸的尼亚恩亚客运车站位于阿布贾城南5公里。当地时间6时45分(北京时间13时45分)前后,车站先后发生两次爆炸。爆炸物产生的巨大破坏力损毁大约30辆汽车,其中大多为大客车。

  尼日利亚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搜救行动负责人查尔斯·奥特巴德说,爆炸杀伤力极大,“因为刚好发生在早高峰时段,大批民众出行,交通繁忙”。

  一名目击者苏莱曼·阿米努说,他相信最初的一次爆炸来自一辆停放在大客车附近的小客车,袭击者的目标应当是当时正排队等着上车的大批乘客。

  当地媒体报道称,死者包括一名目前担任总统顾问的前州长。尼亚恩亚客运车站所在地区人口众多,是不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公务员居住的区域,地价较城内便宜。

  爆炸发生后,虽没有组织宣布负责,但当局和警方随即把怀疑对象指向“博科圣地”组织。

“博科圣地”日益猖獗

  博尔诺州政府官员随后在16日证实,日前遭劫持的100多名学生中有14人已经成功逃离并返回家中。

  博尔诺州州长谢蒂马当天对媒体说,武装分子14日将学生劫持后,运送学生的汽车曾在半路出现故障,有4名学生趁此机会成功逃走,并于15日返回家中;另有10名学生16日从武装分子营地逃走。

  逃脱的一名学生回忆说:“他们强迫我们进入卡车、巴士和货车,其中一些车辆上拉的是食物和汽油。后来,整个车队逃走了,车队旁边还有一些摩托车手在旁护卫,防止有人逃脱。”中途,一辆卡车突然出现故障,里面被绑架的女孩被转移到另一辆汽车上,而故障车辆则被焚毁。后来,又有一辆汽车出现故障,他们试图把它修好。“我们一些人就跳出这辆车,逃进了灌木丛。天亮后,我们自己找到了返回齐博克的路。”

  尼日利亚军方的救援行动正在进行,谢蒂马承诺将利用一切资源尽快将所有遭绑架学生解救出来。他表示,如果有人能够对武装分子行踪提供可靠消息,尼政府将支付大笔赏金。

  “博科圣地”此前也曾对尼日利亚东北部地区的一些学校发动袭击。在今年早些时候的袭击中,博科圣地的武装分子杀死59名学生,死者都是男学生。这些武装分子放火点燃了学生宿舍。3月初,由于该组织频繁袭击学校,博尔诺州政府关闭了所有85所中学,并让12万多名学生放假回家。

  “博科圣地”是一个激进的穆斯林团体,成立于2002年,2009年在尼日利亚西北地区开始崛起,它以迈杜古里为精神家园,大本营是约贝州和博尔诺州。“博科圣地”一直希望脱离尼日利亚,成立一个伊斯兰国家,因此与尼国政府爆发激烈的武装冲突。在尼日利亚北部的豪萨语中,“博科圣地”意为“西方教育的罪恶”。该组织反对西方式教育,主张在尼日利亚施行宗教法律,被称作是“尼日利亚的塔利班”。它以恐怖攻击或绑架作为惯用的作战手法,更与其他恐怖组织合作,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建立了庞大而复杂的犯罪活动势力。

  “博科圣地”成立10余年来,在尼日利亚制造了多起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学校是其主要袭击目标之一。2011年,“博科圣地”曾在阿布贾制造一起汽车炸弹事件,导致26人死亡。不过,这一组织先前制造的大多数袭击都不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更多发生在偏远的东北部乡村。另外,这一组织时常袭击满载乘客的公交车。

意在干扰明年大选

  法新社14日说,当天的爆炸袭击是多年来“博科圣地”在首都阿布贾制造的最大一起恐怖事件。有报道称,今年以来,博科圣地在尼日利亚东北部地区发动的袭击已造成1500多名平民死亡。

  尼日利亚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14日视察了爆炸现场,并表示尼日利亚将战胜残酷的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博科圣地”。“‘博科圣地’是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一段丑陋的历史,”乔纳森说,“不过,我们将战胜他们,他们的问题只是暂时性的。”他还指责“博科圣地”自2009年以来,已经在全国杀害了数千人。

  对乔纳森来说,恐怖事件频发伤及政治稳定。明年,乔纳森将迎来总统选举,他有意谋求连任。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乔纳森参选下任总统,将造成反对党等势力不满,势必冲击政局。尼国内反对党一直在借各种社会问题对政府施压,法新社分析,这次阿布贾爆炸可能再次加大乔纳森的政治压力。

  尼日利亚安全专家多顿·巴德摩西说,尼政府一定会以本次袭击为戒,加强阿布贾市内外汽车站、市场及教堂等公共场所的安保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去年5月,尼日利亚军方曾针对博科圣地发动一次大规模清剿行动,军方在行动结束后称这一恐怖组织已内部混乱,难以自保。现在看来,这种说法过于乐观了。

  上月30日,几名被关押在尼国家安全局内的“博科圣地”成员袭击看守企图越狱,后同安全人员发生激烈交火,期间至少18名暴徒被打死。越狱事件显示,“博科圣地”的活动范围不仅集中在其大本营博尔诺以及周边几个州,而且正从北部向首都方向扩展。一些尼分析人士认为,这次爆炸很可能是“博科圣地”针对此事展开的报复行动。

  今年年初,尼日利亚国防参谋长奥拉·易卜拉被解职,接任者为原空军参谋长亚历克斯·巴德,海陆空三军参谋长也都由新人替换。虽然尼政府未给出职务调整的原因,但当地舆论认为此举的目的是加强对“博科圣地”的打击。巴德上任后即放出豪言,称“博科圣地”在四月前将被彻底铲除。然而阿布贾爆炸、博尔诺学生被劫等一系列袭击事件显示,极端主义活动反有愈演愈烈之势。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尼军方不断增派兵力、加大清剿力度,但很多“博科圣地”成员身份隐蔽,安全部队难以准确辨别,清剿行动面临重重困难。

  巴德摩西认为,“博科圣地”现已成为尼日利亚的主要安全威胁。“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他说。“长远之计是为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生活就业有了保障,许多人都会远离恐怖组织。”

非洲反恐任重道远

  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本月初表示,该国2013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5000亿美元,一举超越南非,成为非洲第一大、世界第26大经济体。

  作为非洲新晋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反恐形势如此严峻,其实是整个非洲面临困局的缩影。去年初以来,西非、北非以及东非烽烟四起,非洲地区似乎进入了一个比以往许多时期都不太平的阶段。

  马里战事、阿尔及利亚人质危机、肯尼亚商场恐怖袭击,背后闪现的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索马里青年党”“博科圣地”等恐怖组织的魅影。

  2012年,英国一家军事机构发布报告称,全球反恐行动的焦点已转移到非洲。去年的非盟首脑会议上,各国也承认非洲安全局势出现了恶化迹象。中国社会科学院非洲问题专家贺文萍认为,国际恐怖势力的活动半径已经扩大到非洲,三个主要恐怖组织的“合流之势”却引发了更多的担忧。

  此前,阿尔及利亚人质危机以及马里不断有极端组织参与的骚乱是非洲长期以来的恐怖活动的一个爆发式的反映,“博科圣地”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它多次制造爆炸和袭击事件,成为尼日利亚国内政治不稳的主要幕后黑手,使尼日利亚成为2012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排行中非洲地区的第一,也是世界恐怖活动泛滥的前十个地区之一。

  近年来,不管是美国加强在非洲的军事基地建设,还是法国的直接军事干预,打出的旗号均是“打击恐怖主义”。与这些军事战略相配合,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智库机构三军研究所均发表报告称,北非“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索马里“青年党”和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这三大非洲伊斯兰激进组织已经开始合作,反恐行动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非洲。

  毫无疑问,恐怖活动向非洲的转移和蔓延以及大国在非洲不断扩大的军事存在对非洲的和平与安全环境的建设构成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也给非洲复兴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同时又避免西方大国以反恐的名义强化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已成为摆在非洲国家面前的一个新挑战。

  (据新华社、央视)


浙江日报 观天下·环球眼 00019 尼日利亚:非洲新贵的反恐困局 2014-04-21 浙江日报2014-04-2100007;浙江日报2014-04-2100008;浙江日报2014-04-2100011;浙江日报2014-04-2100009;3441348 2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